先進的理念:防汛抗旱兼顧、興利除害結合創(chuàng)造巨大減災效益
回溯五千年中華文明,對治水之策的探索從未間斷:
變“壅堵”為“疏導”,洪荒歲月中的大禹治水,奠定中華文明的基業(yè);
太守李冰以“乘勢利導,因時制宜”“急流緩受,不與水敵”的理念修建都江堰,從此蜀郡大地“水旱從人,不知饑餓”;
在總結歷史治水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近年來,我國提出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由單一
1998年洪水過后,在“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平垸行洪,退田還湖;以工代賑,移民建鎮(zhèn);加固干堤,疏浚河湖”32字方針指引下,國家投資100多億元,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的1200多個圩垸進行了平退。
從此,中國治水開始從“人定勝天”向人水和諧轉變,從人水爭地向注重給洪水以出路轉變。
2003年、2007年淮河兩次大洪水期間,流域內(nèi)多個蓄滯洪區(qū)被啟用,通過主動分蓄洪水,科學調(diào)度,給洪水以出路,及時有效地緩解了全流域的防洪壓力,實現(xiàn)了大水壓境卻安然度汛。
2010年長江大水期間,防洪按照“蓄泄兼籌、以泄為主”的方針,兼顧左右岸,協(xié)調(diào)上中下游,水多的時候攔下來,不緊張的時候泄下去;超出河道能力用水庫攔蓄調(diào)節(jié),超出水庫攔蓄能力再用分洪區(qū),避免重點目標遭受洪水淹沒。
十年間,防汛抗旱部門做好骨干水利工程的科學調(diào)度,加強水庫群和梯級水庫聯(lián)合調(diào)度,綜合采取河湖聯(lián)調(diào)、湖庫聯(lián)調(diào)、庫閘聯(lián)調(diào),統(tǒng)籌安排“攔、分、蓄、滯、排”等措施,大江大河一次次轉危為安。
實際上,洪水也不僅只意味著災害。正如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洪水亦有兩面性,眼下,雨洪資源這個概念正被人們愈加頻繁地提及。
十年間,我國水庫和水利工程除險加固工作不斷開展,水利工程防洪標準得到相應提高,同時,現(xiàn)有通訊手段和氣象預報水平也得到顯著改進,這些都為科學決策調(diào)度、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即使遭遇中等干旱年份,也可以基本保證城鄉(xiāng)供水安全。
面對頻發(fā)的旱澇災害,十年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抗災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在洪澇、泥石流、臺風等突發(fā)災害面前,首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在嚴重干旱缺水面前,首先確保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妥善安排好災區(qū)群眾生產(chǎn)生活……
正是憑借著以人為本和防汛抗旱兼顧、興利除害結合的先進理念,中國防汛抗旱取得了顯著的減災效益:
——十年來,大江大河和重要支流堤防無一決口,大型和防洪重點中型水庫無一垮壩。全國防洪減災的直接經(jīng)濟效益達1.17萬億元,防洪減淹耕地31656千公頃;
——十年來,我國平均每年解決2480萬人、1772萬頭大牲畜的因旱臨時飲水困難,確保了旱區(qū)群眾飲水安全。平均每年抗旱澆地面積3.75億畝,年均挽回糧食損失4140萬噸;
——十年來,我國每年轉移安置受洪水、臺風威脅的群眾上千萬人次,年均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shù)由上世紀90年代的3909人下降到本世紀的1500人,其中2011年全國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shù)降至519人,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少;
……
防汛抗旱,是中國社會千百年來面臨的永恒課題。然而,災害,總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茫茫禹跡,必將繼續(xù)見證中國治水興水的偉大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