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 林暉 于文靜王艷明)題:興水除害惠民生——中國防汛抗旱十年報告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tài)之基。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v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與水旱災害持續(xù)不斷斗爭的歷史。
為政之要,其樞在水。
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中國用十年時間書寫了防汛抗旱新篇章:一座座大壩巍然屹立,攔腰截斷洪
十年治水興水的偉大成就,鑄就一座座巍峨的豐碑,為經濟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了堅實保障。
完善的工程:骨干水利樞紐撐起防汛抗洪的脊梁
“七下八上”(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水利人一年中最提心吊膽的日子來了。
7月24日晚8時,三峽大壩旁邊的梯級調度中心燈火通明。長江第4號洪峰正在進入三峽,只見電子顯示屏上的流量監(jiān)控數(shù)字不斷攀升……
7.12萬立方米每秒!這是個創(chuàng)紀錄的峰值數(shù)字,相當于每秒鐘河水可以灌滿近32個標準游泳池。這不僅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的最大洪峰,也遠遠超過1954年和1998年洪水流經三峽地區(qū)的最大值。
洪水咆哮而來,但進了三峽水庫,仿佛拳頭打在棉花上,安靜而馴服。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以其博大的胸懷和廣袤的容量,將40%的洪水“攬入懷中”。換句話說,長江洪峰幾乎被攔腰斬斷。
此時,下游人民并沒有感受到洪峰到來的慌亂,生活依舊如常。
十年來,隨著三峽水庫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逐漸投入使用,我國防汛抗洪的底氣愈加充足,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平靜地面對汛期。
實際上,過去的十年并不安寧。從2003年、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到2012年長江、黃河流域的較大洪水,從2007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到2010年春天西南特大干旱。一個個自然災害,如警鐘般時時敲打著中國人的心:防治水患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興修水利任何時候都不能松勁!
——十年來,長江中下游河勢控制和“兩湖”治理加快實施,三峽水庫建成運行,大大減輕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黃河下游標準化堤防和寧蒙河段治理逐步推進,小浪底水庫投入運行;
——十年來,治淮19項骨干工程全面完成,建成臨淮崗控制性樞紐,打通了淮河入海通道。太湖治理11項骨干工程全面完成,珠江、松花江、遼河、海河流域骨干河道治理穩(wěn)步實施,嫩江尼爾基、廣西百色等控制性樞紐相繼建成并發(fā)揮效益;
——十年來,我國新增水庫庫容1979億立方米,全國水庫總庫容超過7000億立方米;新增堤防2.37萬公里,堤防總長度達到29.4萬公里,保護耕地7億多畝,保護人口5.98億人;
……
今天,我國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發(fā)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以堤防、水庫、蓄滯洪區(qū)等工程措施和防汛預警預報系統(tǒng)等非工程措施組成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初步形成,洪澇災害防御能力和防御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