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看,這就是當年的俾斯麥大街,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路,由于歷史建筑保護得比較好,當年的情景和現(xiàn)在的街景有不少都能重合起來。”“這就是當年總督府官邸周邊的風(fēng)景,這座石橋完好地保存下來了!”昨日下午,在青島市檔案館二樓的會議室里,德國工程師維博先生將他們祖孫三代人保存的一批老明信片捐獻給了檔案館。這些保存了一百多年的老明信片幾乎全部都是從青島寄出的,明信片上的圖片既有青島城市風(fēng)光,還有青
維博家族與青島淵源深
1898年至1901年,維博的爺爺在德國駐青第三海軍營服役,退役以后他在青島從事壁爐制造,參與過青島多個德式建筑的建設(shè),并培訓(xùn)中國工匠。1906年,維博的父親在青島出生,1908年,維博的姑姑也在青島出生。爺爺帶著他們先后在青島中山路南段和廣西路13號居住。1915年,維博的爺爺被作為戰(zhàn)俘關(guān)押在日本。1918年,他們?nèi)页俗凰矣祷氐聡?/p>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祖父和父親就經(jīng)常給我講他們在青島的生活。沒有來這里之前,我就已經(jīng)非常熟悉這座城市了?!?008年3月份,維博先生曾捐給市檔案館一批珍貴的資料,包括反映辛亥革命的書《中國的革命》和一本有豐富圖片的旅游手冊、一本反映日戰(zhàn)時期的文字和圖片史料。這次,他再次將家中保存的31張老明信片帶來捐獻給市檔案館。
這次來青島,維博還尋訪了爺爺當年生活工作的足跡。他帶著祖父傳下來的壁爐照片 “按圖索驥”,在中山路1號找到了祖父當年制造的壁爐,時隔百年,壁爐還保存得完好無損。
明信片再現(xiàn)百年前青島
“這些明信片反映的信息,可以彌補青島那段歷史記憶的空白,而且歷時100多年還保存得如此完好,這點特別可貴?!笔袡n案館副館長楊來青說。德國侵占青島時期,多家德國出版商印制了一批記錄膠州灣地區(qū)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風(fēng)光、古建筑、居民生活等狀況的明信片,揭示了青島地區(qū)的傳統(tǒng)面貌和民生狀況。
在維博先生捐獻的明信片中,記者看到這樣一張明信片:一架帶棚的馬車車轅上坐著一位西裝革履的青年人,而一位戴著棉皮帽子的車夫正在給他的馬喂料。無論是乘客,還是車夫,都一臉好奇地看著照相機鏡頭。
石塊打基,磚塊壘框,土坯砌墻,茅草蓋頂,這是明信片上的青島民居。如今還有這樣的老房子藏身在農(nóng)村之中,建筑樣式依然保留百年前的建筑風(fēng)格。
一張明信片上是總督府官?。ìF(xiàn)在迎賓館)周邊的風(fēng)景,山上的官邸,山腳下的石橋,以及安靜流淌的小河,將百年前這一帶的優(yōu)美風(fēng)景定格下來。如今對比明信片,雖然從迎賓館到大學(xué)路,各樣建筑充滿了原來的畫面,但那座石橋依然完好地保留下來。
一張彩色明信片上,有兩個人力車夫,值得注意的是,兩名人力車夫都穿著同樣的衣服,能看出當年的人力車行業(yè)也有統(tǒng)一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