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對于如何和平解決釣魚島紛爭,日本媒體上有什么樣的討論?
森安健:我自己有一個提議。只要中日還陷于爭執(zhí)中,那么這將是一場零和游戲。就算這次日本獲勝,總有一天中國會變得更加強大,會試圖奪回島嶼。所以雙方需要的不是一個“100對0”的,而是一個更接近“51對49”的解決方案。我的提議是一個國際化的解決方案,不僅包括中日,還包括所有有領土爭端的亞洲國家,包括韓國、俄羅斯
這需要亞洲出現(xiàn)幾位政治領袖,他們胸懷的是整個亞洲的利益,而不僅僅是民族主義情緒、短期收益,或者在本國的選舉成功。一些日本人認為,這次事件顯示了日本政府的軟弱。但一個政府的實力,其實在于你能否說服你的民眾,說服你的鄰國,爭端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如果亞洲國家能夠團結,擱置爭議,那么21世紀將真正成為一個亞洲世紀。而一旦發(fā)生戰(zhàn)事,亞洲將無法做到像歐洲那樣,重新整合。如果敵意繼續(xù)存在,各國就會設法持續(xù)提高兵力、制定各種作戰(zhàn)計劃,那將會非常危險,也不會有成果。
《金融時報》:如果把糾紛訴諸國際法庭呢?
森安健:日本人非常密切地關注國際法庭是如何裁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島嶼爭端的。國際法庭最近把有爭議島嶼中的幾個劃歸給新加坡,另外幾個劃歸給馬來西亞。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是,國際法庭在做決定時,完全沒有考慮所謂“歷史因素”,就是說沒有考慮一國在歷史上對于一個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是依據“實際有效控制”的準則,就是哪一國在近年實際管理了這個島嶼,以及又是依據什么管理了這個島嶼。中國人應當注意國際司法上的這個新的趨勢,因為拿出歷史上的主張和古地圖,聽上去很有說服力,但真的到了國際法庭上,可能就沒有什么分量。中國領導層可能明白這一點,這就是為什么他們對日本人“國有化”釣魚島這么敏感,因為這將在法庭上大大幫助日本方面的申辯。
森安?。哼@次抗議的確會影響很多日企的在華戰(zhàn)略。兩周前,佳能為進入中國15周年舉辦了慶祝活動。15年里,佳能的中國銷售增長了14倍,未來5五年,隨著它滲透至二、三線城市,預計銷售還將增長4倍。僅僅兩周后的今天,佳能已經關閉了四家在華工廠中的三家。在這次事件后,日本企業(yè)會明白,中國是機會之地,但也是風險之地。日本企業(yè)將永遠把一只腳留在中國之外,而不是徹底融入中國市場。
日媒上另外一個觀察角度是,這次被攻擊的日企中,有很多是對華非常友善的,比如松下。鄧小平1978年訪問日本時,曾經對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說,你是“經營之神”,希望你幫助中國企業(yè)發(fā)展。所以80年代,松下首先在華開廠。而就是那家工廠,在周六的抗議中被燒毀了。這的確傷害了很多親華人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