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中國多次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后,日本政府9月10日悍然對中國領(lǐng)土釣魚島進行所謂的“購島”“國有化”,致使中日關(guān)系惡化。日本媒體和民眾是如何報道和看待這一問題?英國《金融時報》20日發(fā)表了對剛從日本回到中國的日本經(jīng)濟新聞社駐華記者森安健的采訪文章。以下為文章主要內(nèi)容。
《金融時報》:你去了反日游行的現(xiàn)場嗎?
森安?。何抑芤蝗チ巳毡抉v華大使館,看見很多人聚集在那里,向大使館扔玻璃瓶子
《金融時報》:你與中國抗議者交談過嗎?
森安健:抗議者沒有,但我與很多旁觀者交談了,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很多年輕人認為,雖然使用暴力不那么可取,但因為日本“態(tài)度不好”,所以中國需要采取更強硬的手段,讓日本人“清醒”一些。還有更理性一些的人說,參加抗議的只是5%的人群,95%的人還是在辦公室里工作的,所以事態(tài)不像新聞中所展現(xiàn)的那樣激烈。但媒體的不好之處在于,我們總是傾向于報道更極端的現(xiàn)象。
《金融時報》:你上周末正好在日本,能否談?wù)勅毡久癖姾兔襟w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抗議活動的?
森安健:我認為中日兩國之前存在巨大的誤解。一些中國人認為,抗議會威懾到日本人,嚇退他們。但我上周末在日本,和那里的親朋好友交談,他們的態(tài)度讓我很驚訝,因為他們的想法與中國人完全不同。 很多日本人其實希望中國變得更暴力、更喪失理性,因為這樣全世界就能看到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抗議者砸碎越多的玻璃、放越多的火,只會在世界面前越多地傷害中國的形象。這是日本人的想法,與中國的抗議人群的想法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