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一個關于“富家子弟”的議論。據(jù)說是學者陸學藝先生在北京城市志愿者論壇上說了這樣的話:“應像引導企業(yè)家和高收入者參與光彩事業(yè)一樣,組織富家子弟做義工”,并稱“富裕人群子弟多幫助弱勢群體,不僅有助于緩和社會矛盾,還可以幫助富家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大概只是一個“場面話”而已,富人子弟
去不去做,是另一回事
。但這里隱含的兩個問題就很有意思:一個是對富家子弟的“道德關懷”,另一個是“緩和社會矛盾”。
目前很多文章在估量中國社會由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矛盾;居^點是認為中國社會的財富高度集中,窮人太窮太多。階層的差距產(chǎn)生生活的隔離和心理的不平衡以及情緒的對立,以至形成了一個世人深信不疑的說法:“仇富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可能還存在一種“仇窮心理”!于是,每當有某種極端事件出現(xiàn),人們就歸結(jié)到這種社會心理。
而中國窮人的另一大特點可能還在于,他們正在被世襲著。
走過舊體制的上一代窮人已經(jīng)老了,他們除了等待社會給予最后的體恤,對社會提不出自己的要求,他們即便是有一種“仇富心理”,也不足以構(gòu)成現(xiàn)實的憂慮。那么最值得關心的,應該是“第二代窮人”與富人的對立了。
所謂第二代窮人,是指在中國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年代里,被隔離在社會經(jīng)濟和政治生活主渠道以外的貧困勞動者的后代們。他們可能是城市下崗工人的子女,也可能是新一代農(nóng)民工。他們的童年可能被高額學雜費門檻阻攔在義務教育的大門之外,而今天,他們不認識電腦鍵盤,無法享受和諧社會的政治清明和科技進步的巨大實惠。他們只能進血汗工廠,他們的勞動可能掙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他們只能跟窮人結(jié)婚組織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們看不到新的希望,一番艱苦的奮斗之后,又只能回到原點。
所謂第二代窮人,基本是這樣“世襲”而來的。不要低估了他們的人數(shù),單是一億城市民工,就可能撂給社會五千萬個第二代窮人。
與此同時,第二代富人也自然形成。他們對窮人的生活有很大的隔離,不知道不理解,甚至不同情。這當然不能怪他們,一個社會性的價值觀不能由年輕人自己負責。但自然也就產(chǎn)生了陸先生所提到的“對富二代的道德關懷”。
富人應該世襲,而貧窮的世襲化是可怕的。世界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窮二代”和“富二代”們的。將來的社會是他們生活在一起,他們將怎樣和諧共存,應該存在很多誘人想像的可能性。因此,未來社會最基本的目標是要實現(xiàn)“貧富和解”,“和解”是和諧的前提。
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相對地說,幫助富家子弟進行道德建設,應該還在其次。再說“富而好禮”應該產(chǎn)生在第三代,這事情忙也忙不起來。可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組織富人子弟去做義工”,相反,倒是窮人們常常在城市里“做義工”,他們完成城市里最苦的活,到頭來往往血汗錢拿不到,只得帶著冤屈和忿恨回家生悶氣。當然,如此欺壓他們的當然不只是城市富人,而是權勢階層跟富人結(jié)成的聯(lián)盟,或者說富人與權勢者們也不是故意的,而是政策失靈。但總而言之,目前在城市“做義工”,是遠遠輪不到富人子弟的,F(xiàn)在最首要的問題是必須馬上消除明顯的歧視和不公,使第二代窮人感到公正是可以追求的,感到生活畢竟有一些奔頭,感到他們的下一代有希望擺脫世襲的貧困。
何三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