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主要產油區(qū)形勢不太穩(wěn)定而世界需求大幅增長的交錯作用下,原油正成為一個政治名詞,因為誰對原油的控制力強,誰的發(fā)展前景就光明,對國際政治的發(fā)言權將可能大。這個道理,不幸地在中美兩國的復雜關系中以不恰當的方式體現。作為全球能源消耗頭號大國的美國并沒有打算和同樣是能源消耗大國的中國共同協調能源
政策,以長遠眼光應對必然到來的原油等能源枯竭,而是在阻延中國崛起的大框架下,采取了口惠而實不至的兩面手法。
賴斯稱“樂見中國經濟強大”背后的矛盾心理
美國國務卿賴斯昨天下午結束了對中國的旋風式訪問。在北京的近20個小時里,賴斯分別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委員唐家璇以及外交部部長李肇星會面。除了朝核問題,臺灣問題和中美經貿關系是賴斯與中國領導人對話的兩大重點。
賴斯重申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強調不愿意看到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對于兩岸近期政黨之間的對話接觸,美國方面表示歡迎。但她又說美方希望大陸能夠與臺當局進行接觸。
或許是因美國3位部長今天將與中方會談經貿問題,賴斯對中美經貿關系的闡述占了相當的篇幅。賴斯說,美中兩國在廣泛領域開展了有成效的合作。美方期待雙方不斷增進了解,通過對話,為美中關系確立一個框架。她表示,中國經濟增長迅速,美中經貿關系中的一些問題在美國國內引起了高度關注。美方不認為世界經濟是個零和游戲,美方歡迎中國經濟強大,認為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世界經濟發(fā)展。美方希望與中方建立一種開放的經濟聯系,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加強合作。
賴斯的話并未突破美方一貫立場,但也不是“無味”之語。所謂“希望美中關系確立一個框架”表明美國對中國崛起后兩國關系走向沒有確定的對策;而“歡迎中國經濟強大”之語如果不是美方把中國可以強大的領域限定在經濟的話,就是客氣的外交辭令———因為經濟強大勢必帶來軍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強大,這絕非美方所樂見。———事實上在加拿大,美國已經在用行動對“歡迎中國經濟強大”作著反證。
中國在加拿大采購油源,美國著慌安排切尼赴加
外電報道,中國加強在加拿大采購油源,已經引起美國的“關切”。美國財政部長斯諾8日前往加國主要油砂產區(qū)亞伯達省訪問,成了訪問亞伯達省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而這個級別可能馬上就又要突破。據報,美國副總統切尼也有可能前來亞伯達省實地了解油砂礦的情形,目前仍在安排中。
控制著世界上眾多油區(qū)、經濟受能源制約遠小于中國的美國,為什么很快對加拿大的油砂表現出了同樣的興趣?美方一家能源公司的總裁一語道破了美國這樣做的天機。他說,華盛頓過去一直認定油砂純屬北美洲的資源,中國開始投資這一礦產后,讓美國極不舒服。這位總裁沒有道出的是,美國尤其不愿意中國在有限的能源“蛋糕”上分得更大的一塊,原因是中國是最有可能和美國比賽的運動員。
對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能源思想中國有準備
美國的利益訴求,在許多方面是經過政治層面的包裝的,比如人們熟知的用“人權”和“民主”牌來達到目的。但在能源占有方面,美國常常表現出當仁不讓的霸權氣質。面對美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能源觀,中國應有足夠的警惕。因為美國的攪局能力遠遠超過日本在東海和俄羅斯輸油管道上不成功的作為。
能源對中國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這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外交政策的特征。好在,在中國領導人外交的推動下,中國能源引進多元化頗見成效。最近胡錦濤主席訪俄期間,中國最大的能源企業(yè)“中石油”和“中石化”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了長期合作和建立合資企業(yè)的議定書;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也與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股份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全長3000多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將于今年年底全線貫通。多元的能源引進將緩解中國能源進口對某一國家、某一地區(qū)和某一運輸線的過分依賴,對于一些想從中作梗的國家來說,也增加了“搗亂”的難度,這大大增加了中國的能源安全系數。(徐立凡)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