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統(tǒng)計顯示,青島有近4萬戶居民家中擁有鋼琴,有五萬多孩子在學琴,這個數(shù)目在全國都列居前位。青島人為孩子進行音樂素質(zhì)教育不吝投資,固然可喜,但一方面是家長有增無減的熱情,另一方面卻是琴童的叫苦連天,這個矛盾怎樣解決?專家給出的意見是:去掉功利目的,把學琴純粹當作一種快樂。
家長琴童兩廂“叫苦”
采訪中許多琴童和家長說起學琴都是一肚子“苦水”!懊看味际潜浦锨。上了琴,一會兒要去尿尿,一會兒要去喝水,能拖就拖!奔易∨_柳路的蘭曉梅女士說,她10歲的兒子學琴4年了,才考出個6級,真把她急死了。
而一位姓周的女士則對記者說,她的女兒學琴3年了,換了兩個老師,開始那個老師老批評她,每次學琴她都“打怵”,后來堅決不去了,無奈換了老師,可女兒卻說人家教得沒意思,還是不想學。周女士說,現(xiàn)在只好硬著頭皮學了,“怎么也得拿下10級再停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家長都給孩子定了目標,家長們潛意識里以為考級就是目標,并且許多家長互相攀比,無形中給孩子制造了壓力。
專家解惑:快樂為本
為此,記者采訪了正在青島為中國音協(xié)音樂考級充當評委的深圳專家王葆棟。他認為,學音樂本身應當是件快樂的事,孩子厭學是因為在學的過程中,許多家長和老師急功近利,拔苗助長,使孩子不堪重負,身心疲憊。他說,誰都知道音樂是美的,要領會這個美需要引導,需要氛圍,家長老師的威逼讓孩子喪失了發(fā)現(xiàn)美尋找美的靈氣和心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王葆棟的意見是:首先,家長知道這是素質(zhì)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為主,考級絕不是目的,只是促動孩子學習的手段之一,可有可無。其次是老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引導,比如講一講樂曲創(chuàng)作時的小故事,講講作曲家的生平和秩事,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其中美妙的東西,把學琴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培養(yǎng)興趣方為上策
其實,許多家長也有這種愿望,就是希望老師多講講音樂的背景的東西,一味機械地彈琴,在旁邊看的家長也覺得枯燥得很。還有的家長說,他們很想建議一對一教孩子的老師,定期把幾個孩子湊在一起,互相彈彈曲子,交流一下,但他們一般都有這種顧慮:老師教孩子都是要收費的,幾個孩子湊一起交流,叫人家老師收費還是不收費?
當然,并不是所有琴童都厭學,所有家長都喊累。今年考10級的謝菲菲的家長說,孩子學琴5年,興致一直很高?10級還是孩子自己要求的。不過,謝菲菲的家長說,菲菲的老師一直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給孩子講樂理,講音樂背景,還鼓勵孩子聽歌帶,參加音樂會,培養(yǎng)了孩子的音樂情操。女兒在海韻琴行音樂學校學琴的劉偉先生說,海韻音樂學校有周末音樂廳,每周都舉行學生音樂會,他女兒已上過好幾次臺了,同學之間交流互動,很有效果,現(xiàn)在他女兒對學琴充滿興趣,每次都繪聲繪色地跟家長說學琴的事,對學琴充滿了自信。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來青島演出時曾對一位琴童家長說過,現(xiàn)在孩子學琴95%都不可能成為專業(yè)的,學音樂的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讓他的智力、心靈得到健康的成長,讓他成為一個有品位的人、一個有格調(diào)的人,一個遠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人。做到這些,孩子學琴的目的應該說就達到了。(記者王衍芬)
特約編輯:yx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