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線路要拾級七千,目標雨王廟,一路上石橋草屋,鳥鳴幽谷,松濤疊蕩。當(dāng)我的腳踏上這里的第一級臺階,心思便回歸了,是樸實和自然。 山下緩坡處有一畦藥園,種植草藥百株,蜂蝶紛忙。此處圓木搭橋,行之上而心愈靜,橋下白石沉寂,依稀是水痕苔影。穿過一架草篷,信
步而上要登81級臺階,一口氣上去,腳上那雙大一號的鞋子開始疲憊了。一抬頭是云蒙坊,導(dǎo)游說,從這坊門開始,才算真正起步登山了。雙腿立刻就打了軟,回頭那可已是數(shù)百石階了啊。 “不驚渤海桑田變,來看云蒙漏澤春”,文豪蘇軾曾登蒙遺墨。如今置身山中再拾起這一句,輕而易舉就醉在了這一片翠汪汪的氣息里。春天正是樹色最好看的時候,每一片葉子都精神飽滿,眼睛所及,是深深淺淺的綠;伸手一觸,滿滿的都是滲透著生命力的清涼。腳下玉階,點點滴滴的陽光;手扶著身旁的大石,又有好奇的花草探出身來,嘻嘻笑笑地撓著褲腳;高高的樹站在階兩邊,枝扶葉持,拱手成蔭;抬頭,碎了藍天白云,絲絲縷縷的陽光透下來,花了衣裳,斑駁了腳下的玉階,黑黑白白,是螞蟻亮了又暗、冷了又暖的幸福生活。那只尋不到身影的布谷鳥兒,干干凈凈的嗓子,在耳邊,遠了,又近。
心跳急劇,深深呼過幾口氣后,我開始懷疑起山的高度。正當(dāng)我用大把的汗水灌溉這片綠土?xí)r,導(dǎo)游帶我們繞到一片清水旁。另一種清新的味道鉆進了心眼兒里,立刻連汗水都涼涼爽爽的了。稍往上來到一個小亭,休整之時,順著導(dǎo)游的小旗桿兒,看到一大片瀑布的掛壁,F(xiàn)在未到雨季,雖未看到那三疊的銀川,卻清清楚楚看到了這片掛壁的輪廓,是熟悉的雄雞回首,酷似中國版圖,所以這千呼萬喚也不出來的瀑布叫作“中國瀑布”。
繼續(xù)攀爬,山路越發(fā)地挑戰(zhàn)我的體力,高低曲折,下山的人很開心地說我們還沒到一半,而我的臉色早已是我無法接受的關(guān)羽紅。伸手還是能摸到宜人的風(fēng)景,只是我已經(jīng)到了隨便一座大石頭就非得靠一靠的地步了。此時最愜意的,就是手里捧著一塊三角的西瓜,啃得連瓜籽兒也不吐。
以這塊西瓜作為登山過程的轉(zhuǎn)折點,我重新振作了精神。此時的高度已經(jīng)是清風(fēng)環(huán)抱了,呼呼風(fēng)過,身邊的樹就嘩嘩地笑起來;停一下腳步,再轉(zhuǎn)視線,身邊的山谷疊翠逐風(fēng),高高低低地搖曳,沉沉柔柔地吟唱,瞬間整個世界都靜謐了,熙攘止而鉛華凈,只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風(fēng)聲樹影,和自己的心跳怦怦。也許,人只有在這般天地中才能真正忘卻自我的存在。
當(dāng)雙腿一下子輕松的時候,是摸到了雨王廟的玉欄。廟中所祀主神雨王,是蒙山地區(qū)專祀的司雨神靈,相傳雨王是神農(nóng)時代的一位雨師赤松子,在很早的年代便來到蒙山,保護此地風(fēng)調(diào)雨順,百姓安樂。
出門下至乘索道處,這里很美,眼下便是來路,只是已看不到步步踏來的樓階,卻是綿綿幾座山裹著綠衣,豐滿迷人。索道下行時,再看蒙山就成了另一幅景致,不再像穿行期間的那般清秀,樹叢遮蔽下,是神秘幽靜。想象著那些白石,到了雨季定會被水淹沒,如果這山里活了這條碧帶,將會怎樣的靈杰。窗外有樹枝伸得近一點,枝上掛著瑪瑙般的小果兒,討人憐愛。那只蝴蝶揮了揮裙袂就走,不知他人是否也和我一樣,心里一絲悵然而過。
回到山下,已是數(shù)小時之后了,又是熱熱鬧鬧的一片。轉(zhuǎn)身,仿佛時間空過一瞬,而這一瞬里,自己離開過現(xiàn)在的空間。蒙山靜靜地臥在眼前,昂著頭,身形偉岸。相關(guān)鏈接
蒙山,位于山東省蒙陰縣南部,雄列東西,綿延百里,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稱“亞岱”。蒙山三面林木蔽日,幾分泰山的雄健,又幾分黃山的雋秀。蒙山景區(qū)道路總長40余公里,形成了三縱二橫的循環(huán)線路,石質(zhì)臺階路共32000多級。王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