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出戲的過程是一個現(xiàn)實的新聞記者為了能一鳴驚人,在漫長的十年中,對一種完全陌生的信仰苦苦追尋,最終他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風(fēng)靡了歐美,但這些功利的東西對他不再重要,他完全被延安那些破衣爛衫的斗士們打動,從此以后一生為他們而活?!痹诮邮苊襟w采訪時,該劇主創(chuàng)人員如是說。 《紅星照耀中國》編劇蘭曉龍也表示,“共產(chǎn)主義的信 記者了解到,這部話劇在質(zhì)樸中透露著淡淡的詩意,從容中散發(fā)著熾烈的激情。它描繪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訪問,表現(xiàn)了領(lǐng)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fēng)貌?!爸袊说母锩荒苁怯芍袊俗陨戆l(fā)起的革命,中國人的歷史也只能是屬于自己的歷史?!眲≈忻绹偨y(tǒng)富蘭克林?羅斯??赐陼笈c斯諾的交談,雖然只是一個片段性的場面,但也意味深長。 文工團負責(zé)人介紹說,該劇的結(jié)構(gòu)詳略得當,騰出大量篇幅來刻畫斯諾面臨殘酷現(xiàn)實時心靈的震顫和成長。薩拉齊車站那一群群涌動著的衣不遮體的饑民和一排排如臨大敵、荷槍實彈的士兵,還有那令人恐怖的瘟疫,再有那死尸堆中不舍不棄、拼力搶救難民的年輕夫婦蘇杭與思楓,他們在臨死前將印著鐮刀與斧頭的火柴盒交到斯諾手里,這是怎樣一種撼動人心的沖突!正是這對年輕夫婦的信仰,正是這印著鐮刀與斧頭的小小火柴盒改變了斯諾的人生軌跡,從此他改變了行程,追尋著“紅星”的含義。他從當初決定在中國只待60天到一住就是13年,幾乎將自己的青春留在了中國,從“親眼目睹”到“相信事實”到“親身參與”,直至熱情投入中國革命事業(yè),有力地揭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信仰的強大感召力。他用真誠寫出《紅星照耀中國》,飛向世界,讓人們了解了正在成長的紅色中國。正如斯諾在他的作品中所寫的,“我將是上述種種事物的一部分,我的一部分將永遠留在中國的黃土崗上。”舞臺上斯諾的步履帶著我們重新面對那段歷史,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得到太多的凝重而鮮活的信息。該劇用詩的語匯塑造了蘇杭、思楓這一對年輕人的形象、就義的女共產(chǎn)黨人、有活力的延安女教師等等,在他們的身上,又一次讓我們體味到,正是他們心甘情愿的犧牲,使一切生活具有了價值,并使這個偉大民族爭取生存和進步的斗爭具有了崇高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