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劇院外景
專門為觀眾設置的衣帽間 提供免費寄存服務
首演場面火爆
青島演出終結“會堂時代” 步入“大劇院時代”
青島人對于大劇院的期待之切,可以用“翹首以盼”來形容。在過去幾十年的青島演出史話中,人民會堂幾乎是唯一一個關鍵詞。
2008年,青島承辦首屆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時,不得不對使用了近半個世紀的市人民會堂重新翻修和專
業(yè)音效的改良。此前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民會堂始終“巋然不動”,承擔著青島文化演出“主戰(zhàn)場”角色——從三大國家級小提琴賽事到剛剛落幕的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大賽決賽和頒獎禮,坐席最多的人民會堂令主辦方別無選擇。在青島,藝術賽場與會場的概念常常難以區(qū)別。
此次荷花獎賽事中,幾個“小插曲”暴露出了青島演出設施的尷尬——由于舞臺板條間存在縫隙和過于光滑的漆面,讓不少選手在人民會堂失足跌倒,青島相關人員不得不特別對舞臺進行了一次補救處理。而五年前,俄羅斯芭蕾舞團赴青在人民會堂首演時,也因舞臺設施不達標遭到了表演者一致抱怨。
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島大劇院的建設,實際上是在彌補青島演出設施長期積聚的歷史欠賬。青島大劇院啟用后,帶來的變化毋庸置疑。設施的完善與規(guī)模,決定了青島文化演出重心將打破西部老城的拘囿,從而出現(xiàn)與5年前青島影院設施建設類似的“東移”格局。
在此之前,借助與酒店場地合作,青島本土藝術院團也曾嘗試本土演出 “東移”。而提到東部成熟的公共文化演出設施,除去青島大學時常被“征用”的高校劇場,恐怕只有更適于舉辦演唱會的體育場設施了。青島大劇院的啟幕,將使青島東部公共演出設施的真空狀態(tài)宣告終結?;蛘哒f,青島演出的“會堂時代”已告終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