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7月24日訊 第七屆“荷花獎”校園舞蹈大賽第三場半決賽于22日下午4點半結束,參加比賽的有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北京舞蹈學院、青島藝術學校等16所專業(yè)院校。擔任本次大賽評委的劉敏,在人民會堂一樓貴賓室接受了記者專訪。 劉敏,女, 記者:校園舞蹈目前作為學院派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不管是在老師指導還是學生創(chuàng)作方面,還有哪些局限? 劉敏:問題提得挺專業(yè)。校園舞蹈大賽呢,重點在校園,它有自己的特點,像我們在座的各位評委如果要參加校園舞蹈大賽,那是不可能的,除非參加老年大學。 既然是一種校園文化,那就有年齡限制,要分年齡段。比如一年級學生能接受什么動作,肌肉有多大的承受力,思維有多大的理解力,心靈有多少的感受力,這是有科學依據(jù)的。如果一個學生,你給他一個非常成熟的,非常沉重的節(jié)目讓他去表演,他最多只能是模仿。我們說,模仿是藝術的最低階段。模仿就沒有自我,藝術失去了個性和自我將無法生存。所以,老師在選題的時候要特別謹慎,這個年齡段適合什么樣的舞蹈,把青春、亮麗這些適合他年齡的東西真誠地表達出來就足夠了,不要太人為地給他增加很多那些所謂的成熟感和沉重感。 像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條大河》,一看就是校園文化編出來的,不是專業(yè)人士表演出來的。雖然它是軍事題材,但是用今天的學生和當年的紅軍之間的一種對話,你會覺得很清新,也沒什么沉重感,一看就是這個編舞老師很快抓住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理解力。這個非常重要。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編舞人員,在給校園舞蹈編舞的時候,一定要突出校園兩個字,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去表達他們感受到的東西,這樣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如果你強加給他完全不熟悉的環(huán)境,或者完全高于他理解力的東西,他是很難表達出來的。 學舞分三個階段,兒時學舞重在模仿;青年學舞重在體現(xiàn),這時就從肢體形態(tài)上升到肢體語言,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過渡;第三階段,則是從肢體語言上升到肢體文化,這就需要更長時間的實踐。第三階段是舞蹈的最高階段,演員必須要有文化底蘊,要有生活的閱歷,要有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關注身邊所發(fā)生的一切,用心去感受,演員才可能到達第三階段。 校園文化定得很好,符合他們的年齡段,雖然有些動作他們做得看起來很笨拙,但你會覺得很美,那是種質樸的美,青春靚麗的美。你不會去苛求他的腿踢的沒那么高,膝蓋沒那么直,因為它就是校園舞蹈,是校園文化,就是這個年齡段的東西。他們青春,有創(chuàng)造力,能創(chuàng)造出很多很多我們專業(yè)人士都創(chuàng)造不出的東西。 當然,也有幾個舞蹈看起來很不合時宜,這不能怪孩子,是他們的編導沒有抓住校園的特點和孩子的特點。 業(yè)余的不要去靠近專業(yè)的,專業(yè)的學生要經過非常完整的一套培訓體系,經過很多年的訓練,但是業(yè)余的不需要,校園文化不需要那么專業(yè)。比如腿沒伸直,那就不要伸。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雖然看起來有時很傻,但其實很真。(青島新聞網記者 孫璐璐 張以波 攝像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