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紀錄片《南京夢魘》
朗恩·約瑟夫博士忐忑不安地走到熒幕前。已經(jīng)開始打片尾字幕了,但觀眾席上仍然鴉雀無聲。約瑟夫仔細瞧了瞧前排觀眾,他們
臉上的震驚,與20多年前自己臉上的,幾乎一模一樣,“可為什么沒有其他反應呢?”約瑟夫有些緊張,“是不是這電影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半分鐘后,字幕結(jié)束,全場突然炸開熱烈的掌聲。這個來自美國加州的心理醫(yī)生終于松了口氣,他的目光轉(zhuǎn)移到吳海燕身上,這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國女助手也微笑地看著他,用勁地鼓掌。
這是2005年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南京夢魘》在美國首映時的情景。隨后,制作人約瑟夫與助手吳海燕帶著這部電影,先后在美國加州、紐約與華盛頓引發(fā)50余場震動。
如今,在南京大屠殺過去69年后,他將《南京夢魘》中、英文版上傳到網(wǎng)絡(luò),供網(wǎng)友免費下載,甚至還“鼓勵盜版商盜版”。據(jù)YouTube與google提供的數(shù)據(jù),到目前為止,這部紀錄片已被下載了100余萬次。
“哪部好萊塢電影有這樣的傳播率?”約瑟夫興奮的聲音從越洋電話里沖出來。
納粹眼中的惡魔
“南京大屠殺不是噩夢的終結(jié),而是一個開端,一個日本人企圖征服亞洲乃至全世界的開端!边@個開端“有別于人類史上任何一場暴行”。在短短8周內(nèi),全天24小時,日本人在南京輪奸婦女,活埋居民,進行殺人比賽,用刺刀刺死老人、嬰兒與孕婦,將活人推向火海燒死……南京陡然變成28萬魂靈縈繞的地獄。
看著眼前的一切,日本人竟然在敞懷大笑,像是一群“精神錯亂的魔鬼”!隨后,他們的魔爪還伸向菲律賓、美國、荷蘭、英國、韓國與蘇聯(lián),奪走上萬條生命。
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中國人的災難,而且是一場全人類劫難的開始,它是日本人虐殺其他民族的“熱身練習”。日本民族注定是這場人類受難史的施害者,其命運根源于國內(nèi)的天皇統(tǒng)治……
2005年3月,美國加州一個學術(shù)論壇上,約瑟夫博士發(fā)表了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演講,并說自己正在制作一部紀錄片,來展現(xiàn)這場暴行與暴行發(fā)生的原因。這番演講讓臺下的吳海燕為之一震,演講者思考南京大屠殺的視角是她“前所未聞”的。
這個來美3年,剛獲得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國際關(guān)系與亞太研究碩士文憑的中國留學生,此前是中央電視臺經(jīng)濟半小時的記者。在她印象中,南京大屠殺給她留下的印記幾乎全是控訴。歷史教科書與相關(guān)影視作品的內(nèi)容、紀錄片里幸存者的指證等等,總結(jié)起來就是“悲慘”與“仇恨”兩個詞,是日本對中國欠下的血債。從來沒有人像這位演講者,超越中日兩國間具體的歷史事件,而從全球與人類的視野來向她展示這場劫難。
約瑟夫?qū)@位中國女記者也充滿興趣。在演講前一個月,他已開始按自己的思路,制作《南京夢魘》,同時打算做中文版本,爭取片子能在中國的電視臺播出。不久,約瑟夫與吳海燕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將配樂搜索、中文翻譯、配音的工作交給她。
采訪中,約瑟夫?qū)Υ饲懊襟w反復報道的“20年努力、10萬美元投入”不愿贅述,相反,他強調(diào)自己“并非將所有心力投入于此(《南京夢魘》)”。這位畢業(yè)于芝加哥大學醫(yī)學系的心理醫(yī)生自稱是個“貪婪的閱讀者”與“二戰(zhàn)史迷”,在他看來,二戰(zhàn)是一場“善與惡的較量”,而他一直著迷于對惡之本源的探尋。2004年,他拍了《希特勒日記》,在美國幾家電視臺播放,收視率頗高。
他說,自己對南京大屠殺的關(guān)注純屬偶然。上世紀80年代初,他無意中看到一本關(guān)于這場屠殺的史料,里面的文字與圖片讓他震驚,“天哪!日本人殺了人還笑得那么開心!”
這位長年研究精神問題的專家對這個民族感到不可思議。殘暴是戰(zhàn)爭中的常態(tài),但再殘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這樣,在殺人中獲得巨大的快感!霸趺磿羞@樣的民族,像是魔鬼附了身,集體陷入精神錯亂的狀態(tài)?”
此后,約瑟夫開始收集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事實漸漸清晰起來。一次,他看到一份史料,發(fā)現(xiàn)就連納粹也將日本人形容為“惡魔”。他開始明確地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思議且“有別于其他所有暴行”的研究樣本。
全人類的劫難
雖然約瑟夫事先聲明,“做助手沒有任何報酬”,但吳海燕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認為,除了對這位知識廣博的美國人心存敬意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感”也是重要的原因。
除了翻譯與配音,吳海燕還負責資料搜集工作。她曾建議約瑟夫到中國尋找史料與幸存者,但約瑟夫不喜歡采用歷史與現(xiàn)今穿插的方式,認為這樣會影響敘事的流暢與真實感。更重要的是,南京大屠殺的現(xiàn)存圖片與影像資料主要存留于美、日兩國。當時,中國戰(zhàn)地記者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且多集中在后方拍“宣傳照”。
約瑟夫介紹,紀錄片的資料全部從美國檔案館、圖書館、日本人拍攝的影像及華裔作家張純?nèi)绲闹鳌赌暇┐笸罋ⅰ分械脕,此外,“沒有受到中國任何一家研究機構(gòu)的幫助”。
吳海燕解釋說,約瑟夫是在強調(diào)這部紀錄片的客觀、中立,這也是他本人對待這段歷史的態(tài)度。有時候,他客觀、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編輯影像時,那些尚滴著鮮血的頭顱、被虐殺的婦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燒焦的尸體,時常讓吳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約瑟夫別用這么多極端殘暴的史料,因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現(xiàn)得那么慘”。約瑟夫會很嚴肅地告訴她,不要把情緒帶到工作中來,“你做過記者,應該知道立場中立的重要性”。
“可我無法違背自己的感情!眳呛Q嗾f。在給日軍奸殺中國婦女一段配旁白時,她得盯著畫面,講述中國女子如何被剝光衣服,手腳攤開,用鐵鐐固定在椅子上,供日軍幾百上千次地輪奸……這時她總是忍不住干嘔,失聲痛哭。每當情緒失控,她便跑出去,擦干淚水,平靜下心情,才回去繼續(xù)錄音。
如此反復了上百遍后,吳海燕一度患上抑郁癥,頻繁地做噩夢。約瑟夫知道后,給她做了心理治療,對她做噩夢的原因“在科學層面上分析得很透徹”,但始終不提“民族感情問題”。只有在閑暇時,約瑟夫會指著電視上的車禍,對她開玩笑說,如果死的是日本人,你會很高興吧。
“約瑟夫其實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他是有意在提醒我,要客觀、中立!眳呛Q嗾f。
中文版的配音進行到后期,吳海燕曾提出一個疑問,為什么將731細菌部隊、日本在菲律賓等國殺害白人、包括美國人的暴行也放進影片,這不是離題了嗎?
“一點都不離題!奔s瑟夫很高興她提出這個問題,“南京大屠殺不是一次孤立的暴行,也不僅是中國人的劫難,而是全人類的!
為了揭示這場全人類受難史的原因,約瑟夫在片中放了兩幅日本軍人殺人后,仰頭狂笑的畫面!皻⑷藢τ谒麄儊碚f,是快樂而不是痛苦。日本人從小就被灌輸‘天皇注定統(tǒng)治世界’的思想,他們在天皇面前,沒有獨立的人格,必須無條件效忠。征服其他民族,是他們的使命。他們從幼兒起就被調(diào)教成魔鬼,何來負罪感!”
心理醫(yī)生的答案
這部77分鐘的紀錄片在制作上共花了6個月時間。約瑟夫?qū)γ總細節(jié)都很挑剔。他花了100個小時來選擇配樂,這位在大學期間選修過中國古典音樂的醫(yī)生,反復強調(diào)音樂要貼切地配合圖像,客觀、適當?shù)乇磉_情感。在吳海燕配中文旁白時,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別讓觀眾聽出你的想法,讓他們自己去想!”
“這其實是中國拍的南京大屠殺進入不了西方視野的原因之一。”吳海燕說。在美國,每逢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史維會等社團都會舉辦展覽,展出歷史圖片、紀錄片等?扇タ吹亩际侨A人。西方人對中國紀錄片中太多的宣傳、說教元素很抵觸,也不太相信。
吳海燕的切身體會是,從1982年至今,國內(nèi)拍了十幾部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影片,但“配樂與旁白無一例外地充滿了鮮明的感情色彩,中國人看了也許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好,但拿到國際上,就不行了”。
然而《南京夢魘》的客觀性也遭到質(zhì)疑。不少下載此片的網(wǎng)友提出:片子以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結(jié)束,這讓人感覺“是美國人拯救了中國”,“怎么能對中國軍隊的貢獻視而不見呢?”此外,單純的民族性格與心理分析是否足以支撐屠殺發(fā)生的原因,也是該片飽受爭議的一點。
對此,約瑟夫的反應顯得頗為激動,他在回復提問時甚至連用數(shù)個驚嘆號:“我當然沒有忽視中國人自己的抗戰(zhàn)!。 灰盐耶敵蓺v史學家!我是一名心理醫(yī)生、藝術(shù)家和電影人!我主要是從自己的專業(yè)角度和觀眾的需要去思考,尋找答案!
“至于原子彈,”約瑟夫說,“最深層的寓意是,讓觀眾看到惡魔遭到懲罰,由此得到心靈的安慰!薄赌暇〾趑|》在美國3個州放映了50多場,觀眾每次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對此他解釋為,“大家都為日本人的下場感到歡欣鼓舞”。
據(jù)海外媒體報道,觀看該片的觀眾70%是華人,30%是白人。吳海燕說,白人觀眾的比例算是非常高的了,此前,類似題材幾乎無白人問津,畢竟,“這段歷史對于他們太過陌生”。她并不否認片中出現(xiàn)原子彈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美國與南京大屠殺的距離,但她強調(diào)“這并不違背歷史事實”,最重要的是,“它帶來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
一個民族的“失聲”
一名華僑在博客上用“奇妙”來形容自己對該片放映的感受,“美國人的熱情與好奇心像火山爆發(fā)一樣噴涌而出”。美國《僑報》記者看到的是,“禮堂座無虛席,走廊都站滿了人”,“在洛杉磯與加州灣區(qū),好幾個白人連看數(shù)場,包括他們完全聽不懂的中文版”。
每場放映完后,約瑟夫與吳海燕都毫無例外被觀眾團團圍住。“他們簡直把我們當成了歷史學家。”吳海燕說。美國人的提問常讓她哭笑不得:八年抗戰(zhàn)是什么?日本人和中國人幾乎長得一樣,他們?yōu)槭裁磿a(chǎn)生這樣的仇恨?南京現(xiàn)在怎么樣?中國和日本恢復建交了嗎?
約瑟夫應付起這些問題來,比中國助手從容得多!八麄儐栠@樣的問題,再正常不過了。要不是偶然接觸到,我這個二戰(zhàn)史迷對此同樣一無所知!彼f,美國歷史教科書在介紹二戰(zhàn)歷史時,中國戰(zhàn)場的情況僅是一筆帶過,更不用說南京大屠殺了。此外,美國作為“日本的好朋友”,其實是模糊這段歷史的“幫兇”,為的是“讓日本在西方世界的形象顯得體面,而讓中國人看上去很糟糕”。
“美國人是看不到,而日本人是不愿看到!眳呛Q嗾f。約瑟夫曾聘請一個美籍日裔負責日文版的工作,沒過多久,此人就開始“不對勁”,她幾次三番地與約瑟夫激烈辯論,“我所知道的情況不是這樣的,這是謊言!”此后,合作不得不中斷。在一次放映結(jié)束后,一個日本觀眾沖到臺前,對約瑟夫說:“你的片子多處失實!”此外,他們還曾接到過匿名恐嚇電話與郵件。
雖然負面與正面的反饋來得同樣強烈,約瑟夫仍充滿了興奮與成就感。吳海燕也同樣歡欣鼓舞,畢竟,《南京夢魘》使這場劫難前所未有地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引起巨大轟動。
約瑟夫拿猶太民族與中國做了個對比:這兩個民族受到的迫害與虐待幾乎不相上下,但猶太人受納粹壓迫的歷史被全世界所知曉,相關(guān)題材的電影就有上百部,而南京大屠殺卻“像是不曾發(fā)生過”。他分析,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猶太人善于利用全球尤其是美國的媒體,而中國與全球媒體的合作仍相當少,這導致了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傳播效果”不佳。
但在吳海燕看來,南京大屠殺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圍內(nèi)的“失聲”,不僅僅是技術(shù)問題。“南京大屠殺的原始影像資料基本保存在美日兩國,但它們像是被遺忘了一樣”,如今,《南京夢魘》產(chǎn)生空前反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制作者是一個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