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農村和中國其他許多地方的農村一樣,大量男性青年外出打工,他們便利用回鄉(xiāng)的短暫時間,與女方以簽訂協議方式迅速確定戀愛、婚姻關系,并在交納不等的“婚約保證金”后一同外出務工、同居。此種實用性十足的“閃電式結婚”正在以更務實的態(tài)勢演變成為農村新鄉(xiāng)俗。(2月12日《長沙晚報》)
與許多城市白領群體的“閃婚”行為相比,農民工的“閃婚”,不是什么前衛(wèi)與新潮的行為,他們選擇“閃婚”,其中附含幾多苦澀,幾多酸楚,幾多無奈。在我看來,他們的“閃婚”,實際上是迫于現實生存與生活的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意味著他們的“婚姻決定權”的喪失。 來到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囿于陌生的環(huán)境,他們根本無法在城市尋找和享受自己的愛情和婚姻。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將目光重新轉回鄉(xiāng)村,而時間的限制,農村男女青年打工屬地的巨大差異,都讓這樣的群體只能被迫選擇“閃婚”。 時代的進步,社會文明的發(fā)展,都要求現代人們應該注重婚姻內容與滿意度。可以說,現代婚姻的意義與價值應該更大地體現于維系愛情之上。為此,國家還通過像《婚姻法》這樣的法律制度,來保證年青人擁有“婚姻自主權”,保障他們追求婚姻自由的權利。然而,農民工選擇“閃婚”,已經退落到基于人性和倫理的需要了,而“婚約保證金”更是讓這樣的婚姻失去幸福的原味。 可以說,沒有感情基礎的閃電婚姻,將給農村青年設置新的“風險”。由于婚姻本身牽扯到經濟、文化、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受特定的經濟、文化局限,即使婚后的夫妻生活中未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雙方無共同語言,他們也無法像許多城市白領那樣可以瀟灑的一拍兩散。這樣的命運選擇,是以犧牲他們的未來幸福為代價,是與和諧社會的精神要義相背離的。 所以,農村“閃婚”成了新的“鄉(xiāng)俗”,這些農民工出現這樣的悲劇,是當前婚姻制度的“逆退”表現。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當前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過度不平衡,削弱與分解農民工的“婚姻自主權”。而在今天,婚姻仍然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性單元,農村“閃婚”將帶來大量沒有愛情的婚姻,由此可能造成婚姻整體的不穩(wěn)定,必然也會給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帶來極大的危害。古銘(江蘇職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