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是游戲的必備道具,讓你看不見黑夜里所發(fā)生的一切,只有推理
支持者:魅力在于推理過程反對者:就是要人當面撒謊日前,一個叫做“殺人游戲”的群體性娛
樂活動在國內很多城市悄然流行開來。“殺人游戲”,又稱PK(Police&Killer)游戲,譯成中文為“警匪游戲”,據有關人士稱,全國大約有100萬人接觸過該游戲,其中大部分為學生和白領。2005年12月24日,鄭州市第一家專業(yè)經營該游戲的俱樂部成立,而據記者了解,在俱樂部成立前,已有相當數(shù)量的玩家在私下里嘗試過這款游戲。
由于名稱的暴力色彩,該游戲在濟南、重慶等地出現(xiàn)時曾引發(fā)一定爭議。日前,記者走進鄭州“警匪游戲”俱樂部進行了采訪。游戲探秘玩的人都要起個ID名1月4日21時,記者如約來到鄭州經三路上的這家俱樂部。俱樂部位于一個居民小院深處,由于是從18時才開始營業(yè),門口并沒有太多的人流。俱樂部外表也并不張揚,只寫著“警匪游戲”4個字,因此,一個沒玩過“殺人游戲”的人很難區(qū)分這是一家酒吧還是別的娛樂場所。走進俱樂部大廳,感覺與KTV歌廳十分相似,工作人員穿戴整齊,門口寫著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內,室內通著暖氣,裝修豪華,470平方米的俱樂部被分為8個游戲包房以及餐廳,并有專門的服務員協(xié)助會員登記、選擇包房。不同的是,這里并沒有歌廳嘈雜的環(huán)境和太大的吵鬧聲。大廳一側墻上的電子屏在不停閃動,顯示著包房內的玩家名稱。來這里玩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辦卡,再給自己起一個ID名字,作為代號,然后才能開始游戲。
俱樂部游戲包房墻上張貼的宣傳畫
游戲過程“天亮了,請大家睜眼”據該俱樂部的負責人楊樹(化名)介紹,“殺人游戲”是一項需要8個以上參與者的集體娛樂活動,玩法并不復雜。以8人為例,游戲中人的身份分為3種,4人為平民,2人為殺手,2人為警察。每局開始前,參與者摸取身份牌,游戲開始后,殺手每輪殺掉一個人,警察和平民則需指認出誰是殺手,通過投票將其推出,游戲以殺手或警察淘汰掉全部對手為勝。記者辦了一張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一個游戲包房。里面共有16個座位,十分緊湊,一位衣著整齊的女服務員作為游戲中的“法官”,坐在包房內長桌的前端,通過一臺電腦控制游戲的進程,8位白領模樣的男女分坐四周,表情悠閑!皽蕚浜昧藛?游戲開始。天黑請閉眼!薄胺ü佟笔殖蛀溈孙L說。所有的人立刻把放在面前的面罩拿起來,戴在臉上!皻⑹终埍犙!蔽沼袣⑹峙频膬蓚玩家放下面罩,“謀殺”了一個閉眼者,隨即戴上面罩。下一環(huán)節(jié)警察睜眼,通過知曉一切的法官驗證一個閉眼者的身份,然后閉眼!疤炝亮耍埓蠹冶犙邸!彼袇⑴c者放下面罩,法官首先宣布“被殺者”,然后由“被殺者”開始,每個人依次發(fā)言,推斷兇手,最后投票將其推出游戲。接下來又是下一次“天黑請閉眼”!拔以趺磿欠耍⑹郑┠?你們憑什么說我是匪?我看說我是匪的才是匪……”記者對面一位被懷疑為殺手的女玩家慷慨陳詞,舌辯功夫令人刮目,3位“平民”順著女玩家的話投了另一玩家的票,將其淘汰,結果一出來卻令人大跌眼鏡,淘汰的是警察,而該女玩家正是殺手……游戲者說1999年留學生帶回國據了解,“殺人游戲”是在1999年由歸國的留學生傳回國內并在多個城市流傳開的,本是聚會者飯后休閑消遣的方式,隨著參與者的增多,一些專業(yè)的游戲俱樂部在不少城市出現(xiàn)。濟南和重慶街頭的一些俱樂部直接以“殺人游戲”做招牌,讓過往行人觸目驚心,以為是什么暴力色彩特別濃厚的游戲。而接受記者采訪的一玩家告訴記者,“‘殺人游戲’其實是個益智游戲,或者心理游戲。它的參與者很少是青少年,以25歲至35歲的高收入者居多;而它的內容,也跟暴力完全沒有一點兒關系!
商家不應營造恐怖氣氛
但在普通人眼里,這個游戲的暴力外衣讓很多人不舒服,擔心會不利于參與者的身心健康。楊樹自己也是一個玩家,從2003年開始接觸,他說,從一開始,這個游戲就被約定俗成地叫做“殺人游戲”了,而商家直接把這個牌子打出來,或者營造恐怖氣氛,的確是不合適的!巴嬗螒蚴菫榱溯p松,而且這個游戲的魅力在于推理和辨別的過程,跟環(huán)境關系不大!背闪⑦@家俱樂部時,楊樹也曾打算直接打上“殺人游戲”的招牌,后來覺得不妥,而改為“警匪游戲”。
電子屏顯示的是包房內游戲者的信息,“殺人游戲”帶有一定交友性質
游戲投資倡導一種無酒精的夜生活“喜歡‘殺人游戲’,是因為覺得可以在這里放松一下,緩解工作壓力,另外,對人的語言表達、分析推理能力都很有幫助!蓖婕依铢i飛最近每周都有四五個晚上來俱樂部,之前,他的夜生活場所多為酒吧和歌廳。他認為,這應該是“一種更文明和精致的方式”。這與一位被喚作“被罩”的玩家的觀點十分吻合。他說,“殺人游戲”本質上仍是一種消遣方式,但是一種健康的方式!霸谶@里可以認識不少人,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這些目的雖然在酒吧或者麻將桌上也可以達到,但代表的品位是不一樣的!薄伴_辦這個專業(yè)的俱樂部,其實就是想倡導一種有別于酒吧文化的夜生活方式。”楊樹向記者說,俱樂部的營業(yè)時間選擇在晚上,一方面是因為消費人群在這個時間有空閑,另一方面,也有和酒吧文化拼一下的意思。俱樂部餐飲部出售的飲料中,沒有一樣是含酒精的,并且也不歡迎醉酒者參與游戲。用游戲者的話說,夜生活是消遣的,但酒精這一方式卻是不夠健康的。而這一原則,在國內十多個城市興起的“殺人游戲”俱樂部中,已逐漸成為“行規(guī)”。
開業(yè)10天吸引200名會員
楊樹回憶起不少經營飯店與酒吧的游戲參與者初來的情景:“他們一開始都很懷疑,說怎么可以依托一個集體性的面對面的游戲,就可以租這么大的地方,投這么多錢搞生意?”而這家游戲俱樂部開業(yè)10天,已經吸引了200多位會員,其在成都和重慶等城市的連鎖經營機構加起來共有4萬名會員,但其成立的最早時間,不過是2004年底。而這些會員,不少曾為傳統(tǒng)夜生活消費的主力。玩這個的多數(shù)是知識層次比較高的,比如自由職業(yè)者、媒體從業(yè)者、公務員以及學生等,本來他們是傳統(tǒng)夜生活方式的擁護者,但在玩這個游戲之后,放棄原來酒精類夜生活的人很多!庇螒驙幾h癡迷者:“一玩就愛上了”在記者的調查中,游戲參與者很少有人諱言自己對該游戲的癡迷,“一玩就愛上了”成為他們解釋自己連續(xù)幾個夜晚在俱樂部泡到深夜的一致回答。盡管俱樂部在包房的醒目位置打出了“注意游戲時間不要過長”的標語,但ID為“錢比蓋茨多”的玩家平均一周要去俱樂部5次,每次都要玩到凌晨2時以后。
反對者:游戲中充滿欺騙
這種情況還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一位接觸該游戲一段時間后退出的媒體玩家告訴記者:“游戲角色中,無論警察還是殺手,要擊敗對手都需要偽裝自己,偽裝的手段就是詭辯和謊言。在游戲中,你甚至需要不假思索就要編出一大堆令別人信服的謊言,而且要輔以表情和肢體的配合表演,我感覺這很虛偽,對人性是有害的!鳖愃婆u的聲音在網絡上并不鮮見。在國內一個“殺人游戲”玩家聚集的論壇,記者看到一則留言:“殺人游戲”其實就是一個無事生非、當面撒謊的過程,只是看誰更圓滑罷了。在這個本來就已經夠復雜的社會,每天夜里還要時時練習這樣的功夫,不是顯得更可悲嗎?1月6日,一位“殺人游戲”老玩家半是開玩笑地告訴記者,由于在游戲中的欺騙,夫妻同玩的當場反目吵架的情況并不少見。
碩士:別讓游戲走了味
復旦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生康紹霞說,應該客觀地看待“殺人游戲”。其名字聳人聽聞,但游戲規(guī)則中透出的東西含有一定邏輯分析、交際演講的成分,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屬于心理游戲范疇。在國外,不少公司用這個游戲來測試職員的思辨、表達和判斷能力。但既然是游戲,肯定也有負面的東西,正如電腦游戲和網絡游戲讓眾多家長始料未及的一樣,本是為了愉悅心智,卻不知道它會走了味。文圖據《鄭州晚報》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