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華雖改心無改老去猶能作新篇  ———“篆刻迷”范榮說篆刻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弊桃云洫毺氐镊攘楣沤裎娜搜攀克矏
。在廣大老年人中,益身又益心的篆刻也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癡迷于印章50載的范榮便是一個“篆刻迷”,昨天,在位于青島觀象山下的家中,范榮將他的篆刻情緣向記者娓娓道來。    今年72歲的范榮溫和樸實,精神矍鑠。說起篆刻,溫文爾雅的他侃侃而談。上世紀50年代初,范榮從航校畢業(yè)后到迪化(今烏魯木齊)航空站航空預科總隊工作。當時,戰(zhàn)士們領郵件是要憑印章,于是,身為教官的范榮開始嘗試為戰(zhàn)士們刻章。從此,逐步踏上了篆刻之路。幾十年的人生風雨中,范榮通過閱讀有關書籍,不斷地對篆刻藝術上下求索。
   1990年,已經(jīng)退休的范榮到無錫篆刻研究班學習了一年。這段時間,他了解到了諸位前輩名家,趙松雪的圓潤姿媚、陳巨來的精工雅靜、汪東陽的堂皇婉暢、王福廠的典雅綺麗,讓他眼界大為開闊。當代名家齊白石與鄧散木之印,更讓范榮體會到了《論語》中的那句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于是他對篆刻迷得更深了。
   前人的經(jīng)典作品為后人“臨古”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范榮很有體會地說,同書法的“臨帖”一樣,學篆刻也要重視“臨摹”,先練好篆書,再臨摹漢印。他還曾重點鉆研鄧散木的篆刻,并以此為“終南捷徑”,F(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篆刻了近千方印章,也獲得了不少榮譽,但范榮現(xiàn)在仍然經(jīng)常臨摹前輩名作,每臨一遍便有一遍的體會,臨得越多,體會就越深,也越能感到自己的不足。篆刻印文的疏密、輕重、增損、屈伸、挪讓、盤錯等,其變化萬千,韻味無窮。要了解其中奧妙,要一點一點地“悟”出來。
   體會到了前人的精妙,自己搞篆刻創(chuàng)作是一個勞心勞力的過程。范榮說,盡管現(xiàn)在購買印石材料很方便,但巨印還是要用臺鉗等工具加工。有了好的印材,然后設計章面,渡稿,再持刀刻印。不過,要刻出好的印章,必須費盡心思。篆刻只有方寸之地,“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痹跄懿挥眯模
   范榮告訴記者,篆刻是一門很精細而又充滿審美趣味的藝術,學習篆刻,不但能夠鍛煉身心,還能體會到種種做人的品格:堅強、正直、勤奮……記者付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