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卓力攝 | 既不可為了面子傷著孩子
也不能一味姑息遷就孩子
&nb
sp;上個星期的一天,院里兩個上小學(xué)的男孩打起架來,一個把“對手”的眼鏡摔碎,另一個把“敵人”的頭發(fā)揪下來一撮。不一會兒,兩個孩子的母親接踵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一個把自己的孩子緊緊摟住,用手指著對方孩子破口大罵,孩子也跟著罵了起來;另一個母親二話不說,揚起手就給了自己的孩子一記響亮的耳光,孩子“嗚”地哭出了聲。最終,這場“打架風(fēng)波”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我認(rèn)為,這兩位母親對待孩子打架的態(tài)度都不能算對:一個對孩子過于遷就,一個對孩子過于苛刻。被過分遷就的孩子,下次還會盛氣凌人地去找人打架,反正打不過也有老媽做后臺;而后者對孩子的教育失于簡單粗暴,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表面上能讓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看似聽話,實際上則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承受這種“棍棒教育”的孩子會變得內(nèi)向、膽小而懦弱,天上掉下來一個塑料袋,也怕腦袋被砸破。
孩子打架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既然兩個孩子扭打到一塊兒了,肯定打架的雙方都有責(zé)任,如果僅僅簡單地護著孩子,或者教訓(xùn)孩子,都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是,傾聽孩子對打架的解釋,根據(jù)孩子的“呈堂證供”,決定對孩子批評的量與度,如果打架是孩子挑起的,對他的批評就要嚴(yán)厲些,不僅要對孩子打架加以斥責(zé),還要督促他對其他不好的行為加以改正。如果打架是因為孩子受了欺負,或者其他孩子得理的原因,就只批評孩子打架即可,再教會他采用“非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批評孩子時,切不可為了面子,傷著孩子;或一味地姑息、遷就孩子。處在學(xué)齡前期以及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打架總是在所難免的,正所謂“不犯錯誤的孩子長不大”,不打架的孩子,在成長的經(jīng)歷上也會有所欠缺。對于一般的孩子,偶爾打一兩架,只要加以不溫不火的批評,就完全可以讓他們改正過來;而對于三天兩頭就打架,或者在打架中造成較為嚴(yán)重后果的孩子,則要拉下臉來,嚴(yán)厲地加以批評。無論孩子打架屬于哪一種情況,都不應(yīng)對孩子動拳動腳,因為當(dāng)孩子挨打后,他會更覺得拳腳、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從而不斷地制造“下一次”。因此,教育打架的孩子,一定要視情況不同分別對待,以批評教育為主,既不能遷就,也不能苛求,更不能動拳腳,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一點心得。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