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是某地的交警,您在外地的子女出了車禍,急需搶救,請速匯款到某銀行某賬戶……”當每一個家長接到這樣的電話時,心情一定萬分焦急。重慶豐都縣的一些農民卻利用家長救人心切的心理,進行了一系列的詐騙活動:僅從2004年4月至12月短短8個月時間,犯罪嫌疑人單獨或交叉結伙作案就達35起,涉案金額達86萬余元
,被騙對象涉及湖北、新疆、山東、福建、廣東、黑龍江、上海、四川等14個省(市、自治區(qū))。
重慶警方經過半年多深入細致的調查,近日破獲了這一以交通事故為由實施詐騙的系列案件。辦案民警稱,此案涉及范圍之廣、受害群眾之多、社會影響之壞,為近年來同類手法案件所罕見。
第一步:網上獲取學生資料
以重慶豐都縣農民隆洪木、岑偉、谷曉鋼、熊倫、冉啟明等人為首的詐騙團伙自2004年以來,幾人通過在網上查找被騙學生電話號碼及家庭情況等資料,假冒公安民警、學校老師、醫(yī)院醫(yī)生等身份,謊稱其在外地學習、工作的子女出車禍,需緊急搶救為由,要求其父母將治療費打入指定的銀行卡上,從而實施詐騙活動。從警方清理的情況看,該類案件造成的危害是觸目驚心的。僅重慶刑警總隊目前就掌握案件100余件,涉及金額400余萬元。
盡管犯罪嫌疑人大多只有小學文化,但都精通電腦。他們利用隨身攜帶的手提電腦上網,或是到網吧通過互聯網從有關求職網或同學錄網上選定作案對象,該對象一般為在;虍厴I(yè)大學生,且身在外地,與家人相距較遠。然后從被騙學生登載的資料中或直接從學生本人處(以招收員工,便于聯系為名)獲取其家庭聯系電話。
隨后,犯罪嫌疑人假冒警察正在追捕逃犯,假稱被騙學生所使用的電話號與正在追捕的逃犯是一個號,讓其配合警方工作暫時關掉手機;或者假冒電信局工作人員,以檢修電話為由,要求學生關掉宿舍電話和手機,以避免受到電磁干擾。如果這兩招不靈,嫌疑人就會不斷給受騙學生本人打電話,直至使其厭煩后關機,從而切斷其與外界的聯系,為下一步實施犯罪做好準備。
第二步:謊稱車禍詐騙錢
在被騙學生的通訊徹底切斷后,犯罪嫌疑人立即冒充醫(yī)生、教師、高校領導或交警給被騙家人打電話,謊稱其在外讀書或打工的子女出了嚴重的交通事故,急需錢搶救,要求對方將錢匯入所指定的銀行賬戶。為使受騙人相信,這伙人還專門從網上下載救護車和警車鳴笛聲,在與受騙人通話時作為背景聲,而后讓不同的人假冒不同身份與受騙人通話。而家長在無法與子女取得聯系的情況下,由于救人心切,因而匆忙將數額不等的錢打進嫌疑人指定的銀行賬號。而后,作案人打電話到銀行對騙取的款項進行電話查詢,如此時錢到位,便馬上分幾次到不同的營業(yè)點取款。分贓后,銷毀相關證據,便完成一次作案過程。
據重慶警方介紹,使用這種詐騙手法進行詐騙的人在豐都縣還有不少,行騙者稱之為殺豬兒,受騙者中最少的被騙5000元,最多的則被幾次共騙去15萬元。有的受害人家中本來就十分困難,受騙后因此欠下巨額債務,使學生和家長都為此蒙受巨大的心理負擔。
第三步:“不見面型”犯罪逃避打擊
辦案民警說,犯罪嫌疑人作案隨意性大,不分時間、地點,往往是“心血來潮”,而且這伙人不僅在多處租有房子,作案時大多在賓館開房,然后在網上搜索,用電話作案,并用電話進行查詢,最后去銀行取錢,其實施的一系列犯罪都不與受害人照面,這給警方偵破增添了難度。對于詐騙獲得的贓款,嫌疑人也是盡情揮霍于吃、喝、嫖、賭。幾人到市內某迪吧吸食“搖頭丸”、“K粉”,一晚便用去1萬余元。一次作案后,幾人去嫖娼,完事后竟甩給“小姐”2000元。
辦案民警說,犯罪嫌疑人的騙術并不高明,學生家長在接到此類電話時千萬不要慌亂,盲目通過銀行匯款,應先核實情況再說。高校學生不要盲目將個人的信息在網上發(fā)布,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同時,受害群眾要積極報案,打擊犯罪。重慶刑警總隊的民警說,他們目前掌握的案件中還有一部分是詐騙未遂的,但群眾都沒有報案。甚至有家長在接到警方求證電話時,還認為是犯罪嫌疑人的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