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jié)那天,幾個同學要到我家里聚會,免不了嚷著讓我媽做她最拿手的
清蒸魚。一大早,我就和媽媽一起到附近市場去買魚,只見滿市場大大小小新鮮的鲅魚隨你挑,正猶豫間,旁邊擠過來一個跨著籃子賣魚的婦女說,招待客人鲅魚不如鯧魚好,鯧魚又高貴又適合清蒸。
想想覺得這個婦女說得也對,但仔細看她賣的鯧魚,發(fā)現(xiàn)魚身子扁扁的肚子卻鼓鼓的,就問為什么。她回答說是產(chǎn)卵期的原因,還說魚子魚油更好吃。于是,一番討價還價后花了45塊錢買了條一斤半多重的鯧魚。
誰知,回到家清洗時發(fā)現(xiàn),魚肚子里有很多漲大了的玉米粒。海里生長的魚,肚子里哪來的玉米粒?媽媽拎起魚就上市場去找那個賣魚的婦女,誰知那個婦女強詞奪理,大海里什么沒有,它愛吃玉米我有什么辦法?媽媽一聽她不講理,火氣更大了,這不是魚愛吃不愛吃的事,而是人為的,是不道德行為。
眼看舌戰(zhàn)正要升級,剛巧我同學“報到”的電話響了,這才算了事。 □蔣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