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竇楠)今天,中國國徽和全國政協(xié)會徽的設計者、被譽為“中國開國首席形象設計師”的張仃老先生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的“張仃70年藝術(shù)成就展”正式結(jié)束。昨天,組委會工作人員披露了天安門“走進”國徽的過程。
此次展覽展示了張仃各個時期、各種門類的繪畫作品及其代表作180件,其中既
有著名的“畢加索加城城隍廟”裝飾畫,也有1963年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而作的大幅肖像畫,這些作品都是首次面世。每天的參觀人數(shù)均達四五千人。
一提到國徽,大家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天安門。但據(jù)組委會工作人員披露,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設計國徽時,天安門差點沒“進入”國徽。當年,張仃與梁思成分別帶領兩組人員設計新中國國徽圖案。兩組設計方案中,齒輪、五星、嘉禾和紅帶都被吸納,但天安門是否“放進”國徽卻成為兩組方案的分歧焦點。
據(jù)工作人員介紹,梁思成當時認為,天安門為一建筑物,不宜作為國徽中的構(gòu)成物,容易成為風景畫,并提出天安門是封建帝王的象征。而張仃則堅持認為,天安門廣場是五四運動的發(fā)源地,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同時,天安門廣場又剛剛舉行過開國大典,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因此天安門當之無愧應“放進”國徽。即使天安門成為風景畫也無妨,不能讓形式傷害主題。1950年10月1日前夕,“帶有”天安門的第一枚木質(zhì)國徽掛上天安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