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度過了十一小時,記者今早七時抵達今次印尼地震重災區(qū)─尼亞斯島,親睹這個本來美麗小島,災后面貌。
美麗小城慘變廢墟
早上五時多,太陽緩緩上升,尼亞斯島終于出現(xiàn)在記者眼前,由實武牙開
往尼亞斯島的大船,徐徐靠岸。尼島漸入眼簾,靠近碼頭的海邊,有人開著小漁船在打魚,近岸有一大片棕櫚樹林,襯托著清澈的藍色海水,給人一種度假勝地的感覺。然而就在小島的另一端,卻滿布著多間倒塌的樓房,呈現(xiàn)一片頹垣敗瓦的凄涼景況。
這個強烈的對比仿佛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種嘲弄。
記者邊走邊看,整個區(qū)域幾乎沒有一幢完整的樓房,到處是一堆堆破木,碎磚,十之八九的樓房不是倒塌,就是東倒西歪,滿是地震后遺留的痕跡。
路上隨處可見一條條大大小小的裂縫。
志愿人員和軍人散布市內,協(xié)助挖掘尸體和維持治安,由于死尸未及時挖掘,一些階梯內散發(fā)出惡臭。
華人聚居地成為重災區(qū)
記者隨即前往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地區(qū)─蘇迪爾曼及錫拉奧。
這兩個相連的災區(qū),是華人的聚居地。居此的華人大都經營小生意,他們一般住在二三層的房屋,地下作為商鋪,二、三樓為住房。
地震發(fā)生后,上層往下陷落,三層變兩層或一層,這類房屋倒塌造成很大傷亡。
因此,在這次地震中,華人傷亡最大。
救援人員緊張挖掘死尸
在破壞最嚴重的錫拉奧地區(qū),記者親眼目睹救援人員緊張地挖掘死尸的情景。
一座二層樓房的第一層,已全部被壓垮,第二層的天花板斜斜地壓下來。十幾個救援人員首先在天花板上鑿了一個一平方米的洞,然后兩人下去挖掘。
據(jù)稱,下面壓著一具尸體,死者的兩條腿被水泥板緊緊壓著拖不出來。救援人員只好用鐵錘和挖掘工具,一塊一塊地將壓著死者的水泥板打碎。
挖掘工作非常艱苦,救援人員用了幾個小時仍然未將尸體挖出。
對于記者采訪,救援人員非常合作,允許記者輪流下去拍攝下面的挖掘情形。
救援人員說,他們只根據(jù)逃生者提供的信息來源來決定是否挖掘尸體。有許多家庭有一二人有幸逃生,他們清楚知道多少親人沒有逃出來。就在這座房屋的隔壁,據(jù)稱有四具尸體尚末挖掘。
被埋二日三夜仍生存
大地震發(fā)生時,由于人的求生本能,有的人趕緊往外奔跑,得以有幸逃生,有的則不幸罹難,完全聽天由命。
我們采訪租用的汽車,姓林的司機介紹,他一家四口,父親、妻子和他本人逃出“天升”,媽媽卻不幸遇難。
當時天動地搖,僅僅二、三十秒的時間,房屋就開始倒塌,他媽媽就被壓下來的水泥板砸著頭部,當場身亡。
但還有奇跡發(fā)生,一位華人的親人在倒塌的建筑物下面被困兩日三夜,原以為無生還跡象,卻奇跡般地活著。據(jù)稱救援人員用電鋸在水泥板上鑿開一個洞,將他救出。雖然已奄奄一息,經搶救后,終于挽救了他的生命。
搶修供電系統(tǒng)
地震后,除了房屋倒塌外,供電系統(tǒng)也受嚴重破壞而完全斷電。許多電線桿倒下,有的電線桿被震得歪歪斜斜,有的向馬路一邊傾斜,記者在路上行走,直擔心一有“風吹草動”被倒下的電線桿砸著。
在一些街道,記者見到電力維修人員正在搶修變電箱。維修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正優(yōu)先搶修救援站和醫(yī)院所在的一些街區(qū)的供電系統(tǒng),下一步再逐步搶修居民的供電系統(tǒng)。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材料嚴重不足,什么時候恢復供電,很難估計。
電話傳稿回本部
三月二十八日深夜,印度尼西亞西北部海域發(fā)生里氏八點七級地震,聯(lián)合國官員證實,已造成一千三百人死亡,其中華人有五百至六百人死亡或失蹤。在蘇門答臘島西面的尼亞斯島臨近震央,是重災區(qū)。中新社記者三月三十日趕赴印尼蘇門答臘島的棉蘭市,三十一日連夜從棉蘭長途驅車前往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的實武牙市,四月一日乘夜船從實武牙市趕往尼亞斯島,經十二小時海上顛簸,四月二日清晨抵達尼亞斯島。由于通訊不暢,記者采寫的稿件亦只好用電話傳回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