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精裝書擺上案頭,一下子就給房間里增加了幾份書卷氣?蛇@些書只能看不能翻,因為精裝書只是擺設,里面都是空心的。(《新華日報》3月22日)
不看書的人花高價買來精裝本放在書櫥里,裝飾自己的房間。現在居然有空心書出現了,可以說書發(fā)展到今天真的做到“與時俱進”了。誰發(fā)明了這種書呢?我不的
不佩服他。
我想這種書肯定有市場,在未出現這種書之前,一些不讀書的文雅人就喜歡買書,現在有空心書,他們肯定樂此不疲,因為書買來反正不看,對他們來講,書里的內容怎樣,書里有沒有內容,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書包裝要美,達到美化居室的效果。空心書正好有這種功能,而且價錢還低,他們怎么不高興呢?
在商家賺取大把大把的錢時,我又不得不悲哀起來。裝飾房間有許多東西,為什么選擇了空心書呢?說明了一些人渴望讀書,又不愿讀書。讀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她不能做假,也不可能急功近利。她需要過程,需要漸進式熏陶。用空心書包裝房間,包裝自己,實際上反映了這各社會浮躁的心態(tài),一些人想通過一條捷徑來做到有文化有品位的人,他們指望多買一些只是外表好看的精裝本的空心書就能達到目的,似乎書包裝的越美,買書的人品位越高。連買一本真書的錢都舍不得花,連看一本書的精力和時間都舍不得用,說明一些現代人浮躁到什么程度,這樣的人又怎么會接受文化的熏陶?做一個有品位的人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文化不需要褻瀆,也不能褻瀆。書是文化的載體,空心書承載著什么?正如一個空殼無靈魂的人還能成為真正的人嗎?沒有文化,只有商氣,書還是書嗎?把書變成一種純碎的裝飾,附庸風雅,實際上是對書的褻瀆,對文化的褻瀆。文化是高雅的,與庸俗格格不入,是人的最尊貴朋友,連這都能褻瀆,還有什么不能褻瀆呢?空心書使文化失去了存在,留下只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形式,文化還會傳承下去嗎?
空心書熱銷,這實際上說明了讀書已越來越遠離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而這還可以從很多方面得到證明,2004年權威部門調查,從1999年起,我國國民讀書率持續(xù)5年走低,2003年比1999年下減7.8減低個百分點。讀書能提高個人修養(yǎng),開闊眼界,增加知識。一本書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素質就取絕與一個個國民的素質,提高國民素質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普遍,最可接受的就是選擇讀書。如果任由空心書蔓延,成為國人的一種習慣,從而影響國人讀書,放棄讀書,遠離讀書,國民素質提高也就是緣木求魚。(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