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中國小說”意識的形成將取消“中心”與“邊緣”的分野,將為海內外的中國作家提供公平的尺度和相同的空間。
近年來,國內的作家和學者們似乎接受了文學的邊緣地位,好像這也是與世界接軌的
必然結果。其實在美國,文學從來就沒有被邊緣化過。在美國文化結構中,偉大的美國小說一直是一顆
眾目所望的星。常常有年輕人辭掉工作,回家去寫“偉大的美國小說”。每年春季,我都教中篇小說寫作。在第一堂課上我總要把偉大的美國小說的定義發(fā)給學生,告訴他們這就是每一個有抱負的小說家寫作的最高目標。
早在1868年,J.W.Deforest就給“偉大的美國小說”下了定義,至今仍在沿用:“一部描述美國生活的長篇小說,它的描繪如此廣闊真實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個有感情有文化的美國人都不得不承認它似乎再現(xiàn)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東西”。
表面看來,這個定義似乎有點陳舊平淡,實際上是非常寬闊的,并富有極大的理想主義的色彩。它的核心在于沒有人能寫成這樣的小說,因為不可能有一部讓每一個人都能接受的書。然而正是這種理想主義推動著美國作家去創(chuàng)作偉大的作品。美國作家都明白偉大的美國小說只是一個設想,如同天上的一顆星,雖然誰也沒法抵達,卻是一個坐標,使他們清楚努力的方向。
縱觀美國文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后面都有偉大的美國小說的影子:《湯姆叔叔的小屋》、《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白鯨》、《大街》、《憤怒的葡萄》、《奧吉馬奇歷險記》等巨著都是如此。
其實,作家的地位最終就是這樣確定的。記得余華說過,如果馬爾克斯沒寫出《百年孤獨》,他就跟別的拉美作家沒什么兩樣。
目前中國文化中缺少的是“偉大的中國小說”的概念。沒有宏大的意識,就不會有宏大的作品。這就是為什么在現(xiàn)當代中國文學中長篇小說一直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此我試圖給“偉大的中國小說”下個定義,希望大家開始討論這個問題!皞ゴ蟮闹袊≌f”應該是:一部關于中國人經(jīng)驗的長篇小說,其中對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豐富、真切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個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國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認同感。
雖然這個定義深受“偉大的美國小說”的影響,但我覺得還是到位的。“偉大的中國小說”意識一旦形成,作家們就會對我們的文學傳統(tǒng)持有新的態(tài)度,因為按照我下的定義,“偉大的中國小說”從未寫成,也不會寫成:就是《紅樓夢》也不可能得到每一個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國人的認同,至多只是那個時代的小說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說,作家們必須放棄歷史的完結感,必須建立起“偉大的中國小說”仍待寫成的信念。如果沒有這種后有來者的心態(tài),中國文學就真的沒指望了。
目前一些西方作家在中國很走紅,諸如昆德拉、卡維諾、杜拉斯、博爾赫斯,這些作家各有其獨到的一面,但他們都沒能寫出里程碑式的著作,也就無法滋養(yǎng)偉大的作品,對于這類作家應該持淺嘗而止的態(tài)度,就像巧克力好吃,但頓頓吃,就把人吃壞了。然而,有的作家的作品則可以成為精神食糧,能夠為創(chuàng)作偉大的小說提供源源的養(yǎng)分。
最后我想指出,“偉大的中國小說”意識的形成將取消“中心”與“邊緣”的分野,將為海內外的中國作家提供公平的尺度和相同的空間,因為大家都將在同一起跑線上,都面對無法最終實現(xiàn)的理想。今后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你寫出接近于“偉大的中國小說”的作品,你就是中華民族的主要作家。(作者簡介:美國用英語寫作的華裔作家哈金,原名金雪飛,現(xiàn)任波士頓大學文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