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美軍轟炸機就是在塞班島上裝載了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迫使日本天皇裕仁不得不宣布投降。
今年元旦一些日本人向天皇高呼“萬歲”
日本《每日新聞》等媒體近日披露,日本政府準備安排日本天皇夫婦在3月底出訪西太平洋上的美國領地塞班島,祭奠二戰(zhàn)時期在當?shù)仃囃龅娜哲娡鲮`。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但是,從年初開始,日本官方和一些媒體就在國際社會舉行的相關紀念活動中,盡力回避日本軍國主義當年對各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粉飾日本裕仁天皇在二戰(zhàn)中極不光彩的所作所為。在這樣的敏感時期,裕仁的繼任者卻要出訪海外,為日軍亡靈招魂,必將招來人們的質疑和反感。
訪問塞班 天皇將為日軍獻花圈
據(jù)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把現(xiàn)年71歲的天皇明仁攜皇后美智子進行的這次訪問定名為“紀念二戰(zhàn)結束60周年的慰靈之旅”。除了訪問塞班島,小泉政府還有意讓天皇夫婦在今年內訪問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帕勞等其他西太平洋島國。
盡管天皇夫婦出訪國外并不稀罕,但是這次訪問將是二戰(zhàn)結束以來,日本皇族首次涉足曾在二戰(zhàn)中給日本人留下慘痛記憶的西太平洋地區(qū)。據(jù)報道,天皇此次出訪計劃要追溯到4年多前。2000年4月,在日本宮崎市召開的“太平洋島國峰會”上,當時的首相森喜朗提出日本要加大對西太平洋島嶼的經(jīng)濟援助。當時,與會的各島國領導人便順勢向天皇夫婦發(fā)出了訪問邀請。
其后,日本政府曾經(jīng)就訪問做出計劃,但后來由于天皇明仁患前列腺癌,做了前列腺摘除手術,身體狀況不太好;再加上,考慮到這些島國的交通、通信條件,日本政府覺得時機不成熟,于是就將訪問計劃擱置起來。
然而,當初的計劃中并不包括屬于美國海外托管領地的塞班島。如今,到塞班島為二戰(zhàn)日軍招魂,卻成了天皇夫婦出訪西太平洋地區(qū)的“重頭戲”。
據(jù)報道,小泉內閣的官房部門和負責皇族事務的宮內廳研究了天皇夫婦這次出訪的一些技術性問題。首先是具體的時間。
日本官方認為,在“戰(zhàn)后60年”(編者注:日本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的稱呼)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候,天皇出訪塞班島,意義重大。但是,究竟選擇8月15日的“終戰(zhàn)紀念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之前,還是之后,日本政府有關部門頗費了一番心思。最終,他們認為3月份比較合適。
關于出訪期間的活動安排,據(jù)日本媒體披露,天皇夫婦將在塞班島和另外三個島國上,向所謂“戰(zhàn)歿者慰靈碑”獻上花圈,并與當?shù)厝找嵋泼襁M行交流。
是善是惡 歷史事實昭然
二戰(zhàn)期間,日本天皇裕仁作為國家元首,總攬統(tǒng)治權,因此在日本對外侵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裕仁天皇逃脫不了干系。但是,為了維護天皇在民眾心中的地位,日本政府和媒體一直以來都不顧歷史事實,千方百計為天皇辯解。在日本官方審定的教科書中,裕仁是一名慈祥的海洋生物學家。他熱愛和平,在戰(zhàn)爭中是一名軍國主義的“無辜傀儡”。
2月17日,由俄羅斯導演索科洛夫主創(chuàng)的影片《太陽》在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亮相。該片描寫裕仁從1945年8月太平洋戰(zhàn)爭結束時決定向盟軍無條件投降,到1946年1月發(fā)表《人間宣言》期間內心世界的苦悶。俄羅斯導演稱,他對天皇的“慈愛心”有同感。于是,日本媒體便如獲至寶,爭相報道、吹捧這部電影。
然而,前不久,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說,英國廣播公司(BBC)正在拍攝一部有關日本天皇裕仁生涯的紀錄片。報道透露,該片解說詞中稱裕仁天皇是“活躍的、但逃脫審判的戰(zhàn)爭頭子”;解說詞認為,他在戰(zhàn)后不僅在民間沒有受到任何批評,還拒絕對在戰(zhàn)爭中遭受苦難的各國人民承擔任何責任。該紀錄片還披露日軍在二戰(zhàn)中曾經(jīng)用毒氣殺害了270萬中國人。
向來擅長挖新聞的日本雜志《周刊新潮》得知這個消息后,馬上向BBC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和抗議。日本官方也對BBC施加了強大壓力,要求BBC立刻停止制作這部紀錄片。
這次日本天皇夫婦要到塞班島上進行一次意義特殊的訪問。據(jù)悉,日本政府部門現(xiàn)在正在為天皇談及相關歷史問題時如何措詞而大傷腦筋。屆時,天皇究竟會如何表現(xiàn),人們正拭目以待。本報駐日本記者
云雷
背景資料:日軍慘敗塞班島
塞班島上的美國原子彈存放地遺址
日本政府如此小心翼翼地安排天皇夫婦的訪問,顯然是因為塞班島這個地方具有敏感的政治象征重義。
1944年,太平洋戰(zhàn)爭進入后期,美國決定越過日軍防守的一些次要島嶼,先奪取西太平洋上幾個關鍵的據(jù)點,以切斷日軍的�?战煌ň€,并且便于利用這些據(jù)點轟炸日本本土。于是,便發(fā)生了驚天動地的塞班島戰(zhàn)役。
那一年6月11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親自指揮640多艘軍艦、1000多架艦載機、620架陸基飛機和12.8萬美軍,對日軍盤踞的塞班島發(fā)動突襲。15日,美軍開始登陸,遭塞班島上的3.5萬日軍頑強抵抗,戰(zhàn)斗異常慘烈。
戰(zhàn)斗持續(xù)了20多天,日軍被驅趕到塞班島的北端高地上,敗局已定。7月6日,以日軍太平洋中部艦隊司令南云中一大將為首的3名日軍將官在島上的山洞里自殺。7月9日,8000多名殘余日軍及其家屬——包括不少婦女兒童——高呼著“天皇萬歲”,在北端高地的莫魯比懸崖跳海自殺。
美軍攻占塞班島后,進而占領了西馬里亞納群島,徹底突破了日本的本土防御圈。1945年8月,美軍轟炸機就是在塞班島上裝載了原子彈,投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迫使日本天皇裕仁不得不宣布投降。1947年,塞班島由聯(lián)合國交付美國托管至今。
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人們除了感嘆于塞班戰(zhàn)役的慘烈,往往會注意到數(shù)千日軍士兵和家屬因深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自愿充當戰(zhàn)爭犧牲品的悲劇,同時也不會忘記日本天皇應當為這場戰(zhàn)爭承擔的罪責。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