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論據(jù)與事實》周報文章:俄羅斯的十個富人和十個窮人
富人
石油業(yè):霍多爾科夫斯基,41歲,1998年財產(chǎn)為13億美元(以下均以美元為計量單位),2002年37億,2004年152億。
現(xiàn)在獄中。
冶金業(yè):波塔寧,43歲
,2002年財產(chǎn)為18億,2004年54億,F(xiàn)為俄羅斯國際公司總裁。
銀行業(yè):弗里德曼,40歲,2002年財產(chǎn)為22億,2004年52億。阿爾法集團董事長。
計算機業(yè):布林(美籍俄羅斯人),30歲,2004年財產(chǎn)為40億。Google公司技術(shù)總裁。
通信業(yè):葉夫圖申科夫,56歲,2003年財產(chǎn)為15億,2004年21億!跋到y(tǒng)”公司總裁。
釀酒業(yè):舍夫列爾,37歲,2004年財產(chǎn)為8.5億。因被追究刑事責任逃亡國外,擁有一系列俄羅斯伏特加酒品牌。
政界:索夫明,67歲,2004年財產(chǎn)為4.2億。阿迪格共和國總統(tǒng)。
娛樂:克魯托伊,50歲,2004年財產(chǎn)為5000萬。擁有俄羅斯音樂電視頻道。
女作家:東佐娃,52歲,2004年財產(chǎn)為130萬。2004年她的小說國內(nèi)發(fā)行3500萬冊。
體育:基里連科,23歲,2002年財產(chǎn)為87萬,2004年89萬。國家籃球隊員。
窮人
前世界藝術(shù)體操全能冠軍卡爾布欣娜,53歲,退休金1000盧布(28盧布合1美元,2004年第三季度俄羅斯“貧困線”為月收入2396盧布),靠親友接濟。
女郵遞員阿爾捷梅諾克,負責6個村子信件和報刊的投遞,每天騎自行車20公里,春季化凍和冬季積雪時全靠步行。她以種菜、養(yǎng)奶牛和養(yǎng)豬補貼開支,與丈夫、2歲女兒和父母擠在一套兩居室里。
前蘇聯(lián)航天飛機項目工程師斯特列利佐夫,退休金2500盧布。“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原定預(yù)算120億盧布,后僅用10億盧布完成,但工程師們并未因此而得到物質(zhì)獎勵。
鍋爐工謝苗欣,月薪1300盧布,子女補助770盧布(國家對每個親生子女補助70盧布,對每個養(yǎng)子補助1600盧布)。他與妻子共同撫養(yǎng)11名子女,大的18歲,小的2歲。他們家養(yǎng)2頭奶牛和10口豬,有一輛面包車和一臺拖拉機(每年要交強制保險費1600盧布)作為全家交通工具,住房面積44平方米。
助產(chǎn)士帕爾費奧諾娃,76歲,50年內(nèi)共接生1.5萬名嬰兒,獎勵為80張獎狀和不排隊買一塊地毯,擁有勞動英雄、榮譽獻血者和一級醫(yī)師稱號。她的退休金為2418盧布,家里沒有值錢的東西,8年前遭劫時丈夫被殺,匪徒只搶到兩頂皮帽。為葬丈夫,她把家里兩張“私有化證券”(1991年官方宣布每張價值兩輛小汽車)賣了80盧布。為補貼日用,帕爾費奧諾娃仍在醫(yī)院工作,月薪1500盧布。
礦工布爾米斯特羅夫,在羅斯托夫州煤礦工作35年,1975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因此退休金為3700盧布。他和退休的妻子、殘疾的女兒一起住在兩居室里。兒子是軍人,在安哥拉和哈薩克斯坦服過役,后來失蹤,至今下落不明。他有一輛34年前買的最老型號的日古里小汽車。他說:“我因為發(fā)明了一套新采煤法而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用這個方法,每人能完成好幾個定額,超過蘇聯(lián)任何其他采煤隊,F(xiàn)在我們老倆口生活很簡單,但說實話,國家對我的貢獻給的報酬過低!
托木斯克國立大學學生吉洪諾夫,無收入。他在小學6年級就為父親的工廠編了幾個計算機程序,賺了人生的第一筆錢,10年級時寫了一個保護信息的程序,得了全國一等獎,有個大公司邀請他到美國去,旅費要5000美元,但商人和官員都不愿資助。莫斯科名校鮑曼高等工學院愿意直接錄取他,但考慮到莫斯科生活費太高,他謝絕了。他說:“我已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程序,但在獲得專利前,我不會向任何人透露細節(jié)!
圖書管理員索羅金娜,任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前列寧圖書館)一號閱覽室主任22年,曾為總理、部長、院士和教授提供書目。70年代月薪220盧布(當時職工平均月薪約為150盧布),因業(yè)務(wù)關(guān)系到過巴黎和維也納,存了5000盧布準備買別墅。90年代初俄羅斯全面放開物價,本可買別墅的錢很快成了一堆廢紙,F(xiàn)在他的退休金3000盧布,工資1700盧布,一半錢用于買藥治療心臟病和腿病。
外交官韋杰爾尼科夫,無收入。他曾任部長會議副主席、蘇聯(lián)和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表、蘇聯(lián)駐丹麥大使。蘇聯(lián)后期,他覺得越來越難以適應(yīng)外交部的新形勢,不幸妻子和女兒又同時死于車禍,所以辭職后就失蹤了。后來有人發(fā)現(xiàn),前駐丹麥大使在赤塔州與一群流浪漢住在一起,唯一的不同之處是他服裝整潔,從不罵娘,懂好幾門外語。他幾年前曾想到赤塔大學教外語或歷史,但由于沒有任何身份證明,被婉言謝絕,想到赤塔州政府工作,也因沒有證件而失敗。外交部知道這事,但后來也就淡忘了。
演員科羅利科夫,退休金3000盧布。他是國家獎金獲得者,全國唯一的俄羅斯聯(lián)邦、阿布哈茲共和國和馬里共和國三地的功勛演員,出演過《影子在正午消失》《國界》和《渡口不換馬》等影片。他說:“前不久,冰箱、電視和電話都壞了,修理花了1400盧布,是向人借的。電話月租金190盧布,對我來說不是小數(shù)目。我主要靠土豆和方便面充饑。養(yǎng)了只貓,貓糧50盧布一公斤,有時沒錢買,靠動物商店的朋友接濟。有人請我拍廣告片,我想,我是國家功勛演員,拍廣告不好,就拒絕了。后來才知道,現(xiàn)在哪個名演員不拍廣告撈錢!等我明白過來后,也沒人找我了。后悔。
一位孤老太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俄羅斯《論據(jù)與事實》周報文章:一位孤老太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整個村就像百年前遭瘟疫絕了戶似的,當初村里手風琴手和姑娘們唱歌跳舞的地方,現(xiàn)在只有西北風在游蕩。
最先出來迎接我們的是一只貓,它難得見到人,見了我們就特別親熱。莫斯科州盧霍維齊區(qū)澤格久利諾村惟一的居民、75歲的克拉娃大媽邊干活邊對我們說:“原先我還有條狗,幾年前老死了!
大媽嘆了口氣說:“我們村當初很大,有50座房子,現(xiàn)在只剩下幾座東倒西歪的破屋。幾棟稍稍像樣的房子都讓城里人買了當別墅。惟一沒變的只剩下我男人年輕時修的那座橋。當初我們村同鄰村隔著一條河,他拉了兩臺報廢的聯(lián)合收割機沉到河底,上面搭了幾條木板,就算橋了!编徑鼛讉村都是這模樣,齊明基村干脆變成了“遼闊的原野”,普列什基村村民走完后,推倒重來,變成了別墅區(qū),克列緬捷沃只剩下倆人……僅盧霍維齊區(qū)就起碼有10個村只剩下1—4人。
大媽說:“村里已經(jīng)好幾十年沒有新生兒……政府說要復(fù)興農(nóng)村,人都沒了,復(fù)興什么呀!”
克拉娃大媽要干的活不少:一頭山羊、5只雞,還有一片菜園。等她把活全干完,天都黑了,兩腿早就酸得不聽使喚了。閑下來后,她一般會打開小黑白電視機,看一集連續(xù)劇。“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太嚇人,不是兇殺,就是打仗,有啥好看的!這些事,我一生中看得太多了!
屋子不大,大媽穿著厚厚的棉襖和氈靴,屋里很冷,因為她每天只生一會兒爐子!罢l給我運劈柴呀!液化氣每桶300盧布(約28盧布合1美元),我省著用,一桶可以使倆月。退休金只有一千盧布多一點。這點錢怎么活?衣服全是舊的,這件新毛衣還是我妹妹十年前給織的。我這副破家當有一個好處,沒人搶,白送給賊,他還不要呢!”大媽家的蔬菜、水果、雞蛋、羊奶全是自產(chǎn)。鄉(xiāng)政府每星期派流動食品車,到各個只剩幾個人的村轉(zhuǎn)一遍。澤格久利諾村的路太差,汽車開不過來,只好停在3公里外。“我這把年紀再到處跑確實累,區(qū)里也建議我搬到離城近點兒的集體宿舍樓去?赡抢镎諛記]有自來水和管道煤氣,而且周圍還不一定有園地,我離開生活了五十多年的老屋,去那里干嗎?”大媽無可奈何地說。
俄羅斯出現(xiàn)家庭危機
俄新社莫斯科報道:俄羅斯的家庭傳統(tǒng)遭到破壞
最近幾年,俄羅斯人比以前更愿意結(jié)婚,但每千對新婚夫婦中,后來離婚的竟有800對。同居現(xiàn)象更為普遍,有近1/3的孩子出生在沒有正式結(jié)婚的家庭中。
像歐洲許多國家一樣,俄羅斯的出生率也極低: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數(shù)僅為1.25人。
家庭正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單身,認為這樣更容易在工作上出成績,有的人擔心自己養(yǎng)不活妻兒,他們對經(jīng)濟危機、貨幣大貶值和上世紀90年代的失業(yè)記憶猶新。不過,許多人不結(jié)婚是因為不想承擔責任。
心理學家奧·馬霍夫斯卡婭認為,“改革期間,我們文化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等好傳統(tǒng)遭到了破壞”。她的意見代表了許多同行的看法。俄羅斯東正教會已經(jīng)就家庭危機敲響了警鐘,認為媒體的宣傳是罪魁禍首。俄東正教牧首阿列克西二世說,“正是媒體宣傳淫亂、自私和只圖自己痛快”,結(jié)果“不愿生兒育女的夫婦越來越多”。代與代之間的傳統(tǒng)聯(lián)系被打破,這不僅因為兩代人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和習慣,而且因為家長們常常為了賺錢而冷落了孩子。俄羅斯科學院居民社會經(jīng)濟問題研究所所長納·里馬舍夫斯卡婭說:“‘俄羅斯老奶奶’的概念正逐漸成為歷史,F(xiàn)在的老奶奶不可能像從前一樣照顧第三代,因為許多人到了退休年齡之后還得工作(靠一份退休金在俄羅斯是無法生活的)!
“半孤兒”們難得與家長交流,想通過家庭來完成讓孩子熟悉社會和幫助孩子適應(yīng)社會的任務(wù)是十分不易的。著名社會學家伊·別斯圖熱夫—拉達說:“我們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或?qū)W校,就像寄存行李一樣。當我們把他們接回來時,發(fā)現(xiàn)他們對我們沒有感情!
在俄羅斯家庭中起主要作用的依然是母親。20世紀的動蕩年代里,數(shù)百萬男性喪生,俄羅斯婦女習慣了由她們作主。上世紀90年代許多婦女比丈夫更機靈,他們開始做小生意,賺錢養(yǎng)家。不過,在由母親支撐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要么特別戀母,要么是死硬的造反派。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難成為好男人。
阿列克西二世強調(diào),應(yīng)當幫助多子女家庭,鼓勵收養(yǎng)孩子的家庭。學校要通過教育使學生產(chǎn)生“組成家庭和希望孩子幸福的愿望”。社會學家認為,俄羅斯應(yīng)當奉行謹慎的家庭政策,要宣傳家庭的可貴。各種社會團體和其他國際性的組織都起不了大作用,所以媒體應(yīng)首當其沖。
很多地區(qū)努力從經(jīng)濟上幫助年輕家庭,作為對聯(lián)邦新生兒補貼的補充,他們還為生孩子的家庭發(fā)放“獎金”。莫斯科對30歲前生第一個孩子的家庭一次性獎勵1.6萬盧布(1美元約合28盧布),生第三個孩子的獎金額升到3.2萬盧布。政府還幫助年輕家長找工作,為其發(fā)放優(yōu)惠的住房貸款。
俄羅斯將在2005年舉行家庭生活題材的電影節(jié),目的是提高家庭的地位,還為此開設(shè)了專門的網(wǎng)站。盡管如此,俄羅斯何時能恢復(fù)組成家庭的傳統(tǒng)仍很難說。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