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團拜、異地團拜、雅樂團拜……人們用時尚的方式演繹著傳統(tǒng),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一種濃濃的文化味。中國人越來越能欣賞傳統(tǒng)文化的遺澤,并從中抽繹出能與這個時代的潮流相適應(yīng)的好東西。別的不說,只提眼下如火如荼的團拜。與往年不一樣,今年的新春“團拜”增添了不少新元素,形式更是求變求新,時髦的“電子團拜”
悄然冒頭,新穎的“異地團拜”逐漸興起……(2月5日《羊城晚報》)
過年了,有些單位搞“團拜”是免不了的,不過,像上面說的這些,絕大多數(shù)人所能做的只能是看看而已,知道“團拜”也可以搞得那么精彩也就算最大收獲了。因為盡管那屬于一喜,但卻是另類的一喜。一般人是不可能會獲得那樣的“大獎送出價值三萬多元的QQ小汽車;有單位也不遜色,特等獎是價值一萬多元的歐洲游……”的“團拜”機會的,所以還是考慮自己怎么過年的問題吧。
說起過年,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流行方式。比如,上世紀70年代:厲行節(jié)約,勤儉過節(jié);80年代流行吃年夜飯。90年代流行“打個電話拜個年,歡天喜地過大年”。而時下的過年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網(wǎng)”事悠悠數(shù)字型、有吃吃喝喝“麻醉”型、有休息運動放松型、有走親串友團聚型、有“充電”工作事業(yè)型、有激情狂歡浪漫型等等。反正是只要你喜歡,那就怎么過年怎么有理。
(劉兵)
編輯:林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