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遠處看,青島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于蘇州、無錫,差距還在拉大;朝近處瞧,煙臺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經濟增幅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前有標兵、后有追兵。
“日照計劃4年投資110億元建設億噸大港,大有后來居上之勢,青島臨港經濟、海洋經濟的潛力還有待充分挖掘!”
分組審議《報告》時,接受記
者采訪中,青島團的代表們危機意識和緊迫感溢于言表。
其實,去年青島的表現可圈可點:生產總值在全省率先突破2000億元大關,預計2130億元,增長16.5%;成功舉辦亞洲合作組織第三次外長會議等,先后獲得聯(lián)合國人居獎、“2004CCTV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稱號和“企業(yè)家滿意獎”,國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但與青島的地位和所肩負的重任相比,這些成績還顯得不夠!鼻鄭u大學黨委書記、青島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徐建培代表認為。
青島的地位,對山東經濟來說就是“龍頭”二字。
龍頭一說由來已久,但長期以來,前面有個定語,叫“對外開放”,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明確地將這個定語改為“經濟發(fā)展”,今年更進一步提出,要“充分發(fā)揮青島在全省經濟發(fā)展中的龍頭作用”,“加快成為區(qū)域性國際貿易、金融、信息、高新技術產業(yè)中心和北方航運中心”。
打鐵先得自身硬。放眼對比,青島代表們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就不難理解了:2003年,長三角地區(qū)的龍頭城市上海生產總值為6250.8億元,占該地區(qū)的27.4%;珠三角地區(qū)的龍頭城市廣州生產總值為3467億元,占該地區(qū)的30.3%;而作為山東經濟的龍頭,青島市2003年生產總值為1780億元,分別占全省的14.3%和半島城市群的21.4%。
省和青島市都已認識到培強青島龍頭的重要意義,在放權、扶強的同時,致力于拓展腹地,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今年將完成,濟青第二條高速公路年內開工,青煙威城際輕軌鐵路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青島與全省的聯(lián)系將更為便捷、通暢。
欲昂龍頭先蓄勢。青島是中國“名牌之都”,尤其是家電業(yè),集中了海爾、海信、澳柯瑪等知名品牌。海信集團董事長于淑珉代表透露,憑借企業(yè)的技術優(yōu)勢,以高清數字電視和變頻空調為主力的海信家電去年出口額增長93%,銷售收入增長24%,利潤增長41%。為打造這一優(yōu)勢,海信每年的研發(fā)投入占到銷售額的4%,接近發(fā)達國家水平。
一個大的產業(yè)集群,不僅能增強本地的經濟實力,還將帶動其腹地發(fā)展。記者從青島代表團獲悉,籌劃多年的青島大煉油項目即將開工,2007年投產后,自身產能1000萬噸,其下游產品生產能力可達100萬噸,年銷售收入150億元;到2010年,后兩個數字將分別達到250萬噸、300億元。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半島城市群乃至整個山東的任何一地都有可能從這個龐大產業(yè)鏈中受益。今年青島市確定,抓好產業(yè)集群項目建設,集中力量發(fā)展石化、家電、電子、汽車、造船等龍頭產業(yè)。
龍頭的帶動作用不止于產業(yè)輻射,還在于服務周邊及腹地。青島市南區(qū)區(qū)長李眾民代表介紹,該區(qū)精心打造的中央商務區(qū),目前已建起90余座寫字樓,以3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創(chuàng)造了40億元稅收。他認為,總部經濟的輻射意義遠大于本地收益,蘇南之于上海便是明證,青島在這方面還需多下功夫。(本報記者 齊淮東)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