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在西方發(fā)達國家,40歲至70歲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而我國奢侈品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將錢花費在服飾、香水、手表等個人用品上。
熱衷奢侈消費的群體中,有一部分是尚不完全具備消費實力的“參照群體”,他們購買奢侈品的目的在于仿效社會經濟地位較高人群,藉此
“找一份感覺”。
“1888元星級酒店節(jié)日套餐加豪華套房”、“購化妝品滿1200元送新年禮包”、“香港購物游團費大減價”……臨近歲末,各類迎新活動此起彼伏。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經濟實力還不雄厚的年輕人和學生成為此類奢侈消費的“生力軍”。
這幾天,26歲的國企職員張先生正計劃新年活動。他和朋友們預定了某星級酒店價值800元的法式節(jié)日套餐,還花費1200元在市區(qū)一家會所預訂了別墅。他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則是一只價值8000元的名牌打火機。
一名五星級酒店公關部經理透露,年底酒店推出的昂貴新年大餐,主要針對商務消費者,沒想到今年竟有一些普通白領、大學生也來預定。
奢侈之風甚至刮進了一些中學校園。高二學生小黎下個月將和同學參加香港購物游,她的購物預算為1.5萬元人民幣!芭玫幕瘖y品檔次越高,她在班里就越有面子。”小黎告訴記者,班里有六七個女生請她代買名牌化妝品、衣服和電子產品,其中一個女生叫她買兩套“蘭蔻”化妝品,總價超過2000元。
據調查,在西方發(fā)達國家,40歲至70歲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而我國奢侈品消費群體集中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將錢花費在服飾、香水、手表等個人用品上。熱衷奢侈消費的群體中,有一部分是尚不完全具備消費實力的“參照群體”,他們購買奢侈品的目的在于仿效地位較高人群,藉此“找一份感覺”。
對此,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教授孫時進指出,一些經濟實力并不雄厚的人紛紛進入奢侈消費的行列,很大程度上是受媒體渲染、身邊奢侈消費者“榜樣”吸引所致。由奢入儉難,若青年人養(yǎng)成奢侈消費的習慣,一旦實際經濟條件無法滿足其需求,很容易心態(tài)失衡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對學生來說,迷上奢侈消費更值得引起警惕。某中學初二年級班主任武老師告訴記者,一些家境富裕的學生每次把奢侈品帶進班里,總有一些孩子“跟風”購買。最近,班里幾名學生常聚在一起討論:該問父母要什么新年禮物、該換哪種型號的新潮手機、哪個品牌的服飾最時尚等等。武老師感嘆,一些家長推波助瀾,助長了孩子的奢侈消費之風。曾有家長在家長會上坦言,“自己既然負擔得起,就應該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否則在班里會被其他學生瞧不起”……
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指出,不管是窮孩子還是富孩子,都不應養(yǎng)成奢侈的習慣。學校和家長應引導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yè)上,最好有意識地控制孩子消費,引導他們自制賬本、合理制定消費計劃。(欒吟之)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