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第二醫(yī)院青少年性心理咨詢醫(yī)生鄧軍根據(jù)20個真實的事例編寫的圖書《青色時光》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不少家長對書中描寫得過于細致的場面提出質疑,對于何時開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家長和專家也莫衷一是。
很多家長不敢直面性教育
成長中的孩子經常會問家長一些性問題,比如
“我從哪里來”,“我是怎么進到媽媽的肚子里去的”等。據(jù)鄧軍介紹,父母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通常有以下幾種態(tài)度:臉上一副吃驚的模樣,說孩子這么小就挺復雜,從小就不學好;臉上一副窘迫的模樣,支吾、糊弄、對孩子不予理睬,往往會說小孩子不該問這些;臉上一副玩笑的表情,視如兒戲,不講科學,給孩子灌輸錯誤的知識;一臉嚴肅,給原本光明正大的事蒙上了一層神秘,一般會說,問這樣的事不好,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鄧醫(yī)生說,這幾種態(tài)度的共同特點是家長們不敢直面孩子提出的性問題。其實,孩子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性問題是非常自然、隨意的,父母的蒙混過關,會把孩子剛剛顯露的探索能力和對父母的信任扼殺在搖籃里,影響以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
孩子的“性待業(yè)期”需要正確引導
孩子在面對性問題時,往往感到迷惑和無助。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介紹,現(xiàn)在中國少男少女們的性發(fā)育時間,按照1999年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女孩第一次初潮的時間是12.55歲,男孩第一次遺精是13.85歲,現(xiàn)在這一時間又提前了一至兩年。而在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下,青少年的性生殖、欲望和沖動,要到結婚的時候才能解決,怎樣幫助孩子安全、健康地度過這個“性待業(yè)期”,對于家長、老師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
■記者調查
半數(shù)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上周末,北京市育英中學邀請中國性學會中國青年性健康咨詢中心主任陳一筠為初二學生家長舉辦了青春期性教育講座。記者在現(xiàn)場對300余名家長做了調查,實際收到調查問卷207份。
問題1:是否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回答“是”的有156人,占總人數(shù)的75.3%;回答“否”的有32人,占總人數(shù)的15.5%;回答“不知道”的有19人,占總人數(shù)的9.2%.問題2:您是否對孩子進行過性教育?
回答“經常進行教育”的有33人,占總人數(shù)的15.9%;回答“偶爾說兩句”的有57人,占總人數(shù)的27.5%;回答“從來沒有”的有117人,占總人數(shù)的56.5%.問題3:您認為性教育應該由誰來進行?
回答“父母”的有46人,占總人數(shù)的22.2%;回答“學!钡挠154人,占總人數(shù)的74.4%;回答“依靠社會教育”的有7人,占總人數(shù)的3.4%.結果顯示:家長們的行動明顯落后于想法,只有一小部分家長對孩子進行一貫的性教育。大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了解性的責任應該由學校承擔,家長很難承擔起這份特殊的責任。
■現(xiàn)場剖析
六大誤區(qū)影響家長性教育
在講座現(xiàn)場,中國性學會中國青年性健康咨詢中心主任陳一筠對調查中家長表達的主要觀點作了剖析:1、我的孩子還小,還在看動畫片呢,還不懂這個。
剖析:孩子小正是進行性教育的時候,這時家長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性知識,可以避免孩子盲目尋找負面的性信息,即使看到負面的性信息,使孩子也能正確對待。
等孩子“懂這個”時,家長就只能“亡羊補牢”了。
2、我的孩子對性不感興趣。
剖析: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性生理必然要發(fā)展,性心理必然要出現(xiàn)。孩子在家長面前表現(xiàn)得對性不感興趣,是雙方溝通不良的表現(xiàn)。即家長對性的態(tài)度使孩子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
3、關鍵看孩子,我覺得我的孩子能自然地走過來。
剖析:這是家長普遍存在的僥幸心理,實際是對性教育的逃避。只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才知道孩子有沒有問題。
很多家長判斷有沒有問題的標準是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
4、我的孩子生活環(huán)境很單純,沒必要讓他(她)知道這些。
剖析:在信息如此開放的時代,讓孩子絕對不接觸性信息只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家長應該主動提供正確的引導。
5、學校有性教育課程,家長不便和孩子談性。
剖析:最好的性教育是機會教育,在孩子出現(xiàn)與性有關的困惑時進行最好,而這樣的機會往往發(fā)生在家里,要靠家長的細心觀察。把性教育推給學校,是家長在推卸責任。
6、讓孩子了解性的細節(jié),可能誘發(fā)孩子模仿。
剖析:恰恰是行為和細節(jié)揭開了蒙在性上的神秘的面紗,淡化了孩子對性的好奇,避免了孩子的盲目嘗試。
■焦點碰撞
性教育從何時開始最適宜
家長、老師:應從初二開始
學校的性教育,普遍是從初二年級開始的,北京市育英中學的鄧老師認為,學生接受性信息的時間不宜過早,這會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出現(xiàn)一些過早的、不好的行為。
而且在學生沒有進入青春期時,還沒有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體變化和與異性同學交往所產生的特殊感覺中來,因此沒必要著急為孩子灌輸性知識,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在對性的理解上造成思維混亂。
性教育專家:應從小學二年級開始
中國性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醫(yī)學院教授徐天民認為,從科學的角度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在他們第一次初潮之前,現(xiàn)在的孩子發(fā)育期普遍提前一到兩年,所以最佳開始時間應該是小學二年級。
這時的孩子還沒有發(fā)育,講生殖器和兩性關系不會讓他們產生刺激的感覺,讓孩子把性當作知識去理解。而且,這時進行性教育,可以讓孩子在初潮之前就明白月經、遺精是怎么回事,當這些事真正在自己身上發(fā)生時,孩子不至于驚慌失措。
再者,這時的孩子依賴性最強,還沒有獨立意識和出現(xiàn)逆反心理,家長和老師利用這個階段進行性教育,可以在孩子心理形成自我保護和預防意識,對可能介紹的黃色光盤、期刊等負面信息形成自然的排斥?傊,性教育開始時間的總原則是:一定要在性發(fā)育之前,讓孩子接受性教育。
■業(yè)內探討
誰應承擔性教育的責任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孩子的性教育首先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因為性教育其實是一種行為教育,既有個性化又注重隱私性。孩子早期的性行為一般都會在家里進行,只有家長最可能知道孩子存在的性問題。對孩子的性教育應該先仔細觀察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和行為指導。而且性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不斷深化的教育,只能由家長來完成。
學校的老師也要從學生的變化中看出問題,用朋友的態(tài)度去感染學生向老師敞開心扉,從而幫助家長解決學生存在的性心理問題。社會也應該促成一個培訓班,培養(yǎng)出一大批又懂生理知識,又掌握性心理調節(jié)方法的專門從事綜合性教育的老師對孩子進行更好的教育。
性教育實施關鍵在于轉變觀念
●宗春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
性教育為何沒有在學校和家庭發(fā)展起來,其關鍵點在于很多人對性教育有三種觀念沒有轉變。第一種是權利觀念。接受性教育是青少年的權利,而不是依賴成人的自覺。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青少年自己想知道什么。
第二種是人格教育觀念。可以說,性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礎。
第三種是教育方法觀念。多數(shù)家長和老師都認為性教育是非常復雜的。其實不然,當孩子提出“我是從哪里來的”,父母給了他完整回答時,性教育就已經開始了,而且就這么簡單。生理知識的傳授與性教育不同,前者是枯燥的,孩子不愛聽,而后者完全可以以靈活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孩子輕松地學習性知識,性教育其實是貫穿整個日常生活的。(新京報記者張浩淼)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