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28日電
全國政協(xié)委員、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蔡繼明日前抨擊了高等教育領域存在的“文憑腐敗”,尤其是不少黨政干部利用權力獲取文憑的行為,并指出,目前高等教育領域9個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
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在由北京途錦教育集團、北京企業(yè)國際化戰(zhàn)略研究院主辦的“2004中國高等
教育發(fā)展論壇”上,來自教育部,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眾多著名高校,以及京橋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專修學院等民辦學校的專家、學者圍繞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和問題進行了演講和討論。
蔡繼明在演講時說,在高等教育領域,至少存在9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費用分配不合理。目前,國家資金對高等教育傾斜,對義務教育照顧不夠;在高等教育里,對研究生教育傾斜,對本科教育不夠。
二是研究生教育應該主要實行自費。據(jù)悉,目前研究生教育公費與自費的比例大概為1:1。蔡繼明認為,在文史哲、數(shù)理化等基礎學科方面可以傾斜,公費教育應該保留,但是像M
BA、M PA或者經濟、法律等相關專業(yè),完全可以自費。
三是博士點和博導評審等工作存在問題。目前,大學為爭取一個博士點的投入一般要20萬元,這些錢主要是請專家、評委所花的費用,評委們得了好處,自然要說好話。而博導的評審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首批博導是由教育部決定的,第二批博導是由第一批博導選舉的,依次類推,后面的博導都是由前面的博導來選舉的。博導本來不是一種頭銜和職稱,只是指導博士生論文的導師,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博導的地位好像要高于普通教授。因此,蔡繼明認為,應該淡化博導的概念。
四是研究生考試和教育的問題。目前,所有研究生都要求考政治、英語,蔡繼明認為,政治考試至少沒有必要再列入博士生考試的范圍。在博士學習中,政治和英語也被作為必修課程,這樣,無形中學習專業(yè)的時間就少了。
五是研究生保送存在弊端。目前大部分學校的研究生保送都是保送到本校,這樣造成“近親繁殖”,而且難免人為操縱。而且,他認為,保送比例也不宜過高。
六是外國留學生比例不夠。國外有的著名學府留學生比例高達50%。但是,根據(jù)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統(tǒng)計,2002年來華的留學生為85829人,分布在全國395所高等院校和教學機構,平均每所高校才217人。
七是對研究生的要求不盡合理。比如,研究生被要求在學期間至少要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一篇論文,導致一些弄虛作假的現(xiàn)象。其實,在國外,有的對博士也沒有這種要求。
八是博士后的工作存在弊端。第一,博士后不是頭銜、學位,并不比博士高;第二,在國外,博士的來源一般是不想找工作、想從事研究,或者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博士。原則上,博士后流動站是不能進在職博士的。但是,在我國,博士后成了比博士高一等的一種“學位”,許多博士后都是在職的。許多博士后在這個城市工作,卻在另外一個城市的博士后流動站搞“研究”。
九是文憑腐敗。蔡繼明說,他并不反對企業(yè)家來讀碩士、博士,但是,許多在職的黨政干部,卻利用手中的權力來獲取文憑。兩年前,他曾經就此事提出過提案,后來,中組部和教育部也進行過清查,從黨政干部中查出來許多假文憑。但是,還有一些是真的文憑,這其實是“真的假文憑”,或者叫“假的真文憑”。因此,他認為,一個好學生不可能同時做一個好干部,反過來,一個好干部也不可能同時做一個好學生,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如果這種狀況繼續(xù)下去,那么文憑就會貶值,學校聲譽就會下降,而教授們也會斯文掃地。(李愛明)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