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下的碟型飛行器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社會記錄》10月11日的一期節(jié)目中,報道了一位傾家蕩產也要造飛碟的農民朋友,他自己的信心很足,鄉(xiāng)親們也
都支持他。以下是節(jié)目實錄:
解說:奇怪的光,在空中時隱時現(xiàn),它們是什么?一個陰森森的金屬塊懸浮在海洋上空,那又是什么?
主持人阿丘:飛碟,不明飛行物,UFO,今天晚上我想給你講講這個神秘的東東,它們一直是人類難以揭開的密,但是我的一個同事說了,她剛見識了一個飛碟,一艘貨真價實的飛碟。
主持人阿丘:怎么樣?這就是我的同事前些天見識的那艘飛碟!說實話,有點簡陋,讓人失望。不過據(jù)稱,這個家伙一旦制造完成,將可以平穩(wěn)的升空,安全的降落,以任意角度轉向和前進,甚至還能潛水的,無所不能啊。聽上去是不是很美呀?!呵呵。信不信由你了!想象一下啊,要是咱們人手一艘這樣的飛碟,那不久的未來我們的生活可能就成這個樣子了。開個玩笑了。好,還是說回我今天要給您說的這艘飛碟,這艘飛碟的主人,也是設計和制造者,跟咱們一樣是個地球人,姓杜名文達,是安徽省宿洲市蕭縣的一位農民。
上上個星期,我的同事見到這位飛碟制造者......
杜文達和他的飛碟
旁白:杜總帶著我的同事進了他的總經理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也就是實驗室,也就是杜總家的會客廳,也就是杜總的臥室。
杜文達:隨便看,上一次試的時候,我們的油門拉線斷了。
記者:這些材料都是您花錢買的?
杜文達:是的,載人飛碟大概分五塊,一個是內葉片外葉片,還有它的驅動部分和發(fā)動機.
記者:中間哪個圓的是什么東西
杜文達:中間的那塊是我們改造過后的傳動結構
記者:人坐哪里?
杜文達:人坐的位置就是在這個靠背的地方,就這個位置!
主持人阿丘:要說這農民兄弟們這些年,也造了不少新鮮東西,我就聽說了好多了。十年前,四川有位姓周的先生,是造飛機。我這兒還有他當時試飛的錄像呢,咱們看看啊
解說:從我們這個角度看,飛機的三個輪子已經離開了地面一米左右,但不知道為什么,他
了油門也許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不過他已經向那些圍觀的人們證明了他常說的那句話,即將離地有升空的感覺.
飛碟制造現(xiàn)場
主持人阿丘:盡管不高,真的飛起來了。呵呵。還有,山東的姓孫的先生,也是位農民兄弟,人家自己造汽車都造到外國去了,看看.
解說:2002年7月,英國舉辦國際怪車大賽,孫中歧率領的飛馬隊,是惟一來自中國的車隊
他是山東省夏津縣的農民.
外國人:來參賽很不容易,謝謝,很激動!
主持人阿丘:好玩吧,不過,剛才幾位比起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位杜先生,我覺得還是有些遜色,不光是咱們杜先生造的是飛碟,而且,咱們今天這杜文達,杜先生,可不像前幾位似的自己悶頭苦干,自娛自樂。他可是拉開了架勢,當事業(yè)干的!
主持人阿丘:環(huán)宇飛碟科技有限研究所,研究基地。從去年9月,杜帶著40多個人,集資50萬元,搞起他的飛碟研究。
杜文達:我和四川的那個(人)想法不一樣?赡芩且环N愛好吧或者就是想要試一試,或者就想要做一個什么效應,也許這就是他的想法.可是他做飛機的時候,他應該考慮現(xiàn)在國內外飛機都比較先進了,你再根據(jù)現(xiàn)在去發(fā)展,從市場上它沒有什么價值了,這個更沒有什么研究價值了,如果是一百年前也許差不多,現(xiàn)在沒有必要了,我的想法是我做這個載人飛碟,這塊和他的想法,動機都不一樣,一個是我認為,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就是需要這樣一種交通工具,一種多功能的安全的交通工具,一個是塞車另外是道路堵塞,一旦碰到這樣的情況,除非飛機能過去,別的東西過不去.飛機過去還需要機場呢!直升飛機過去以后,它的安全性能不太好.我是從社會上需要,我才去做的!
主持人阿丘:據(jù)杜文達介紹,自己91年在報上看到了一篇報道對自己是深有啟發(fā),再加上結合氣候學中龍卷風產生的壓力,他認定自己的飛碟一定能上天。杜文達雖然只有初中畢業(yè),但憑著天資聰慧,寫了出自己的碟型飛行器的理論構造,去年9月該理論被知識產權局授予國家專利。
杜文達:北京航天大學大概去過好幾趟,當時找了一個姓高的教授,他給我提供了四個國家的,有日本的、美國的、德國的、俄羅斯的,他們都沒有搞成功,我就把我的設想和原理還有這個專利證書帶給他,給他看過之后,最后他還勸我,那個教授也勸我,他說你個人投資這塊
搞點比較小的,這個太大了!我說現(xiàn)在我已經開始設計研究了,我就不打算退了!
主持人阿丘:盡管杜先生的決心很大,但我還是不敢相信。恕我直言,這家伙離地,我估計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有多大開發(fā)價值,實在不敢茍同。我覺得花些錢自娛自樂也未嘗不可,但投資50多萬,真當事業(yè)干,我總覺得沒譜!
這幾天我認了一回真,查了大量的關于UFO的書,書上說目前確實有很多國家都在開發(fā)這種飛行器。這個象一只金龜子的玩意有個很酷的名字叫“EKIP”的,從側面看,這個東東象一顆扁豆。您可別小看這只金龜子哦,它不僅可以載重100噸,而且還能以每小時500到700的速度在天空中飛來飛去,飛行高度不遜于波音客機。我聽專家說呀,這個玩意的無論是設計還是制造的科技水平非常尖端。它花了俄美兩國專家15年的時間,而且我還聽說造一個這樣的玩意的花費大約在7000萬美元。
主持人阿丘:到底杜文達的飛碟有沒有可能升空,我的同事在回北京以后專門咨詢了北航能源與動力學系的一位權威的教授,教授說,——不是沒可能!杜文達飛碟的動力系統(tǒng)的合理性是完全有理論支持的。不過教授叫咱們先把杜文達的飛碟放一放,先聽他說說這人造的碟形飛行器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人造碟形飛行器有兩種,目前真正在航天科研上被需要的是一種水平動力飛碟,就像您剛才看見的老外們造的那樣的飛碟,而另一種人造飛碟的動力軸是垂直的,因為性能與水平動力飛碟相差甚遠,在航天科技上的用處并不大,所以科學家們都不怎么研究它。杜文達研制的碟型飛行器就是后邊這種垂直動力的原理。教授說,按照垂直動力原理,杜文達的飛碟不是沒可能升空,但也就只是升空罷了,要想左右平飛或者拐彎盤旋什么的,那是萬萬不可能的。老外在花大價錢試驗,專家們質疑杜文達的想法。不過,我的同事告訴我,專家的質疑不怕,因為在杜文達,杜先生的身邊簇擁著很多堅定的支持者!
影像:
兒子:(爸爸)他做這個目的不是為了經濟,為了自己一些心中的想法,自己的理想而已。旁白:這個小伙子(或者少年)是杜文達的粉絲。
我認為我爸爸是一個科學家。
記者:如果說這僅僅是你爸一種幻想?
兒子:那我還是支持他,最起碼他為了這樣的想法努力過,奮斗過
旁白:這位大嫂是孩子他媽。兩年前杜文達投身航天事業(yè)之時,孩子他媽很慪氣。
愛人:吵過
記者:他怎么跟你說?
愛人:他說這是他的理想對國家對自己有利的,他搞這個科技,回到縣城來,租的房子,他到這里來,我也不放心,(他)買材料什么不方便,到城里租房子,我也不放心,我就到搬來了,租房子照顧他,他研究他的。
杜文達: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困難到什么程度呢?要還外面的錢又要買東西,他(內弟)就把他家里的牛賣了,耕地的牛,賣了牛想拿這個(錢),買治淋巴癌治血癌的藥,但是這個錢他就沒花,給我送了1900,最后又送了我?guī)装賶K錢,又把家里的豆子,剛打的豆子,手里窮,賣了500塊錢,給我送過來了。
主持人阿丘:不知道您聽明白了嗎?精神上,家人們不遺余力的支持,經濟上,投資飛碟的人,可不是什么風險投資家,而是賣牛,賣地,賣房,賣車,來幫助杜文達的。而且都是杜文達的父老鄉(xiāng)親,據(jù)說參與投資飛碟制造的人有四十多個。不過,有意思的是,在他的這些朋友中,有錢的都不參加,有錢的朋友對他這個事情,要么認為搞不成,要么就是不相信,可能是人家見多識廣吧;而那幫窮的哥們,都認為飛碟市場是非常有前景的,而杜文達又是個能人,跟著他干,不會錯。于是大家傾家蕩產地投資到這個飛碟制造中來,就這樣七拼八湊終于湊齊了50萬。
記者:看病的錢算是救命是錢,住房的錢,給你,你就拿了
杜文達:當時我跟他說了 ,我說風險比較大,成功了可能是時間很長,不能立馬,今天拿錢明天就能得到回報的,你們考慮好,他們都說得很好的。
主持人阿丘:投資人多了自然應該有個章法,于是,今年6月,杜文達和大伙就成立了這個名為環(huán)宇飛碟科技有限研究所。說到這,我想先給你說說杜文達他們這地方,安徽省宿洲市蕭縣,簫縣是個農業(yè)大縣,不過經濟一般,信息也不夠靈通。這么說吧,不大像對飛碟有特殊感情的科技之鄉(xiāng)。杜文達說,大家的想法是,倘若這艘飛碟真的能夠上天,倘若真的有大財團對此感興趣有意買走這個飛碟的專利,那么,或許人們可以或多或少地改善目前的生活狀況。
賣專利,說到這里,我還得給您補充一段信息,在安徽蕭縣,杜文達也算得上是小有名氣的,因為早年他曾經發(fā)明過一種礦山上使用的一種機械,當時的那項專利,賣了18萬元,這可是當時當?shù)剞Z動一時的新聞。幾年前,杜文達也算是個村里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第一人,村里村外的鄉(xiāng)親們眼里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家。
工人:好象說我們老總給我們說的都是許多這方面的原理什么,好多東西聽了他的什么原理覺得肯定能成功。但科學沒考慮這么多。還得等結果吧。
旁白:在飛碟公司這些工人,幾乎就沒有什么高學歷,來之前工人大多只會一點點簡單的焊接或切割技術,甚至對機械方面是一無所知。不過,還好,在工人們上崗之前,杜總總會對這些工人做一個為期一星期的簡單培訓,另一方面,沒有高技術的工人們說了,只要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就對得起他們杜總。
記者:今天是周末你知道嗎?
工人:不知道。
記者:應該是休息的時候?
工人:我們沒有休息的。每天就是干,干。
工人:上年的春節(jié)都沒放假。
記者:真的?
工人:真的。
工人:為了早點給他搞成功,沒有。
記者:有沒有人說你們特傻呢?
工人:有,偶爾也有問這方面的。可能我們想的比他還要遠點。
旁白:您可能要說了這幫工人們這樣盡職盡責,一定得了多大的好處,哼哼,這您就想錯了,因為杜文達的這個飛碟公司資金非常緊張,這里工作的工人的工資都采取記帳的方式,也就是說大家一年多都沒拿一分錢了,杜總一再的安慰大家等到飛碟試驗成功了,所有的工資就會一次性的發(fā)給大家,對此,工人們對此也沒表示過什么不滿,反正飛碟制造一旦成功,專利只要買出去,錢自然就會拿到手里的。
記者:你們從來沒想過,我不在這干了,我到外面打工,沒有這樣的想法嗎?
工人:沒這個想法,有這個想法也不到這來了,礦上上班一個月千把塊錢的。都有這個信心把他搞好,既然干了,信心很大,有很大的把握把他搞成功。
主持人阿丘:而在杜文達的身邊,幫助他管理這幫工人是一個名叫胡波的人,這個胡波也是頗有來頭,他原來是當?shù)匾患移咸丫崎L的副廠長,在聽見杜文達造飛碟的事情以后,把自己廠長的高薪工作辭了,還把自己的房子做了抵押換了一筆資金來支持杜文達。
胡文達:其實我跟我老婆的比較厲害的,一說就難受
記者:你們到現(xiàn)在還是為這個事(飛碟)吵?
胡文達:現(xiàn)在基本上好了,能理解.
主持人阿丘:杜文達造飛碟一段時間后,越造越窮。不久,杜總的經濟就開始告危,這個公司老總當?shù)谜鎵蚋C囊,除了租來的面積約20幾畝大小的破廠房,連給妻兒睡覺的房子都沒了,這學期兒子學費還是從親戚家借的。與此同時,關于他造飛碟步履維艱的消息傳開了,飛碟上了電視登了報紙,杜文達出名了。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上海的一個老板看了報紙之后,連夜趕到蕭縣一舉為杜文達的飛碟注入了將近十萬的資金!杜文達帶著他的科研班子又上路了。
主持人阿丘:今天的故事就算講完了,說心里話,講了一晚上杜文達和他的農民兄弟一起造飛碟,我的心情非常復雜。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方面我覺得杜文達和他同伴的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執(zhí)著和認真,是那么地令人可敬,另一方面,杜文達和他的親人們投了那么多錢的載人飛碟到底能不能上天,我心里也在打鼓;蛟S對杜文達他們而言,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關于UFO的粉絲們的故事了,更多兄弟們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節(jié)目的時間到了,讓我用一段錄像作結尾吧,這段錄像是這個月初,杜文達他們自己拍的,拍的他們的飛碟的一次試飛,那一次他們沒能成功。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