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新京報》一篇來信對9月18日王府井教堂廣場前的拍婚紗照行為提出了批評。批評的對象包括被拍攝者和商家。同時,作者對舉“抗議詩”男子的行為表示了贊賞。
筆者以為,“抗議”者的行為固然值得贊揚,但是也大可不必將被拍攝者和商家置于反面。
無論對于商家還是被拍攝者而言,相中9月
18日,我想恐怕主要還在于認為“9”和“18”是個吉利的數(shù)字,雖然實際上數(shù)字與吉利與否之間或許根本就毫無聯(lián)系。
因此,非要將此9月18日與彼“9·18”聯(lián)系起來,竊以為也大可不必。畢竟在兩個不同的語境下兩個阿拉伯?dāng)?shù)字的含義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在9月18日拍攝婚紗照并不等于忘記歷史,不愛國,就像幸福不等于臉上就帶著笑,哭也不等于內(nèi)心真正悲傷一樣。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心中要恪守某一信念。
忘不忘記歷史,倒不在于9月18日這一天怎么樣。
如果一個民族集體健忘了,即使在9月18日這一天大家如何顯得“悲切”,也一定于事無補。相反,如果一個民族的記憶是旺盛、健康而且理性的,即使在9月18日這一天大家喜氣洋洋又何妨!
透過這一襲襲白色的婚紗,我想我們看到的不應(yīng)該是“漠然”和“失憶”,而更多的應(yīng)該是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力量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