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8月29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國際知名刑事鑒識專家李昌鈺博士,于美東時間28日上午11時(臺北時間28日晚間11時)在喜來登飯店舉行記者會,公布“3·19槍擊案”最后調查報告。在槍、彈部分,最新證據指出,銅彈頭底部有磨痕,可能是由工廠機具所打造,鉛彈頭上則有藍、白纖維;至于兩槍是否由同一把槍射出,
李昌鈺指出,很有可能是兩把槍支所射擊,但可能是同一支槍管鋸開,改造成兩把槍,整個破案重點還是擺在能夠找出兇槍。
李昌鈺博士的“3·19槍擊案”最后調查報告書,內容共有130多頁、一片光盤,還有150多張照片,在媒體見證下,李昌鈺將報告書放入證物包郵袋,袋內的還有一封李昌鈺親致盧仁發(fā)的信函,將交由駐紐約臺北經文處處長夏立言,透過夏立言轉交當局有關單位。
夏立言表示,郵袋于紐約時間28日晚間交華航送回臺北“外交部”。郵袋預期可于臺北時間30日交到“檢察總長”盧仁發(fā)手中。
李昌鈺指出,這項調查報告發(fā)現(xiàn),銅彈頭底部有磨痕,可能是由工廠機具所打造,鉛彈頭上則有藍、白色纖維及血跡反應,兩槍很有可能從兩把槍支分別射擊,但可能是同一支槍管鋸開,改造成兩把槍支。據指出,李昌鈺所指一支槍管改造成兩把槍的說法,延伸出兇手可能至少有2人以上。
調查報告書還提到,在陳水扁所穿的外套及內衣上也發(fā)現(xiàn)到微物證據,上面的污漬,大多是“小護士”藥膏。
李昌鈺博士在記者會提到,這份報告書并沒有試射的研究,主要是兇槍并非制式手槍,作試射研判,對于案情并無實質幫助,加上彈殼位置不確定、火藥成份不確定、兇槍未尋獲,因此整個關鍵,還是要靠找出制造槍彈的工廠及兇槍,對案情才有幫助。
此外,對于座車玻璃彈痕有作假的質疑,李昌鈺表示,這是拍攝高度及角度的問題,因此在照片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狀,這部分他是可以確定的。
3·19槍擊案發(fā)生后,李昌鈺博士受邀返臺進行調查。李昌鈺和彈道重建專家CharlesP.Illsley、刑案現(xiàn)場特殊攝影專家Calvin
D.Ostler、法律咨詢顧問AustinJ.McGuigan,以及李昌鈺的專任紀錄助理Dr.JacobS.Loke,于4月9日清晨抵臺后,趕赴臺南槍擊案現(xiàn)場進行了鑒識。(瀟凝)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