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自己筆試得第一,復試卻落榜;他人分數(shù)未達標,復試卻通過
校方:博士生考試采用淘汰制與選拔制相結合,錄取過程公開公正公平
甘德懷是河海大學法律系教師,今年報考了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博士。今年4月19日,筆試成績第一的甘德懷在復試中落榜。他認為復試過程不合理,存在不少漏
洞,并開始和北大法學院交涉。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公開對此作出回應。雙方的觀點之爭在網上引起一場大討論,討論的焦點是博士生復試中,校方和導師的選拔權到底應不應該受考生筆試資格限制。
筆試成績第一 未獲復試通知
已獲得碩士學位的甘德懷曾經在江蘇省淮陰市中級法院工作,現(xiàn)任河海大學法律系講師。
今年3月,甘德懷參加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法理學專業(yè)博士生入學考試。分數(shù)下來之后,甘德懷發(fā)現(xiàn)自己成績不錯,總分在法理學考生中列第一。
博士生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復試)兩個階段,甘德懷聽說4月中旬會組織復試,但一直沒等到通知。4月15日,他忍不住打電話到北大法學院研究室辦公室,對方告知復試就在4月19日。甘德懷大吃一驚:“4月16日我要講一天的課,而17、18日是周末。如果不是我主動問的話,有可能就沒有復試資格了!”
復試沒有通過 引出資格疑問
。丛拢保谷,甘德懷匆忙參加復試。
參加復試的學生一共有三個人。甘德懷說:“研究生院確定復試資格線為:英語50分;業(yè)務課60分。但是我發(fā)現(xiàn),與我一起參加復試的兩個學生一個英語考了46分,另一個業(yè)務課不到60分!保丛拢玻叭,甘德懷從北大法學院獲知,他沒有通過復試,其他兩人復試卻通過。
針對這一點,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在7月12日關于此事發(fā)表的一封公開信中解釋道:“北大法學院各專業(yè)的博士生考試考題不同,各專業(yè)競爭難度也不同,各專業(yè)教員改卷評分標準也有差異,因此各專業(yè)參加面試者的最低分數(shù)并不相同。法理學專業(yè)考生今年的筆試成績普遍較低,依據研究生院的規(guī)定,對面試者的最低成績作了調整。因此,并不存在參加面試的同學成績不合格的問題!
考生提出質疑 希望校方調查
鑒于自己的疑問,甘德懷開始與北大法學院交涉,“我認為這件事是不公正的,于是我向北大紀檢部門申訴!
甘德懷就以下幾點提出了質疑:
。、復試名單為何既不在網上公布,又不主動電話通知?
。、復試究竟是等額復試還是差額復試?據甘德懷了解,法學院其他一些研究方向是等額復試。
。、導師是否可以在復試資格線以下自主確定復試名單?
。、在博士生考試錄取中,筆試和面試成績各占多大比例,有無嚴格限制?……
院長公開表示 愿意接受監(jiān)督
昨天,記者致電北京大學法學院及學校紀檢部門,二者都表示得知此事,紀檢辦公室表示此事正在調查中。
。吩拢保踩,北大法學院院長朱蘇力在網上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朱院長在信中表示,“我個人和北大法學院都歡迎考生和媒體的監(jiān)督,保證考生錄取公正、公平;這也是北大歷來的追求!
朱院長對于博士招生的標準進行了解釋,他說:“值得強調的是,招收博士生的標準與招收本科生的標準是不同的。本科生錄取采取的是淘汰制,博士生則是淘汰制與選拔制的結合;甘懷德同學通過了淘汰制這一關,但在面試中對面試問題均沒有給出與問題相關的學術性回答。面試小組給他的面試成績?yōu)椴患案,他未能通過選拔制這一關!
朱院長也表示,甘懷德同學確實向北大紀檢部門提出了申訴,紀檢部門對面試錄取工作作了調查;我也向學校有關部門就有關經過寫了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朱院長最后談到,“北大一貫歡迎外校和外系的優(yōu)秀學生報考,也歡迎甘懷德同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修養(yǎng),繼續(xù)報考,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學術追求!
自主招生規(guī)則 引起激烈討論
甘德懷質疑的是自主招生的規(guī)則性問題。記者發(fā)現(xiàn),網上就這一問題展開了大討論。不同觀點的網友爭論得十分激烈。部分人認為,相比高考和碩士生考試而言,博士生考試應該更多體現(xiàn)導師、院方的自主權。對立方則認為,即使是博士生考試,導師自主選學生的范圍也必須嚴格限制在獲得統(tǒng)一資格的學生中間。
甘德懷說:“博士生考試也是考試,也必須要講究規(guī)則。如果一味強調博士生招生中導師自主權的重要意義,那么這種基于學術自主、自由而來的導師學術選拔權是否應該遵守基本的公開、公平、公正的規(guī)則和原則?”
對于這一點,蘇院長也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說:“博士生教育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研究人員,嚴格說來,僅以筆試方式遴選博士生會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實上,世界各發(fā)達國家的博士生錄取都不采取考試方式,而普遍采取選拔方式。鑒于中國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采取選拔制的相關制度條件還不具備,目前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不得已。因此,從理想狀態(tài)來說,這一制度注定是不完善的,而且必然會帶來人才遴選和制度規(guī)定之間的種種矛盾。不僅對學生,而且對教員,都會很為難,甚至不理解。我希望大家都本著積極、理性的態(tài)度力求逐步完善這一制度,共同維護中國學術的尊嚴!
(北京晨報 記者/代小琳)
特約編輯 故國晚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