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景點是指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對外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它的所有權當然歸國家所有。這是個常識,
但為什么要把這個常識性的問題提出來呢?因為《瞭望東方》2004年第1期中記述了
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從2003年9月21日起,峨眉山門票從原先的80元/人調整為120元/人,價格上漲40元。峨眉山管委會認為此舉是為了保護環(huán)境資源、完善旅游配套軟硬件設施。
第二,北京大學世界遺產(chǎn)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教授雖然支持賣門票保護景點,但對門票收入最終被用于別處感到十分痛心:現(xiàn)在門票賣來的錢主要不是用來保護!坝械娘L景區(qū)的門票收入80%給旅游公司拿走了,可以想像投入保護的錢能有多少?”
第三,門票收入同保護世界遺產(chǎn)有多大關系?據(jù)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透露:“三孔”(曲阜孔府、孔廟、孔林)門票每年收入在7000萬元左右,用于文物保護的只有500萬元。武當山年門票收入1000多萬元,全部用于武當山景區(qū)1800多名職工的工資支出和扶貧工作,用于遺產(chǎn)保護的金額為零。峨眉山前些年“捆綁”上市后,現(xiàn)在年門票收入的50%(一年3500萬元)歸上市公司。
第四,我國景點的門票價格到底算不算高?《瞭望東方》對此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即便以每張門票60元計算,則占職工月工資的6.6%,占農(nóng)民月收入的29%。而在國外,博物館和名勝古跡的票價低得驚人。據(jù)了解,在比利時,只占普通人月工資1/300,巴基斯坦占1/500,以色列占1/600,法國占0.4%,俄羅斯占0.75%,菲律賓占1.7%,日本占1%。美國約有1/3的國家公園收門票,2/3不收門票。比利時人認為,收費只是為了便于管理,以門票贏利的想法被認為是愚蠢的。
看完這四點,我們就會明白“國家旅游景點是誰的”問題為什么要提出來了。因為國家旅游景點是國家的,但國家的絕大多數(shù)主人們去享受旅游景點帶來的興致時,卻花了許多“冤枉錢”,這在第四點中說得非常清楚。另外,“管委會”、“旅游公司”等旅游景點開發(fā)者、管理者,把本屬于國家全體人民的東西據(jù)為己有,“靠山吃山”,撈足了好處。把第一、二、三點予以綜合,便可得出這個答案。
今天,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是想提醒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相關法規(guī),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限制門票價格,讓國家旅游景點的主人們真正擁有它、享受它;二是合理支出景點收入,讓更大比例的錢用來保護環(huán)境資源,真正做到“以景養(yǎng)景”。(高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