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十分看重傳統(tǒng)習俗,源自農(nóng)耕文化的淳樸習俗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今年,法國巴黎當局更是專門辟出一方區(qū)域讓華人華僑燃放鞭炮、舞獅子龍燈?梢哉f,淳樸的民風早已漂洋過海,為友鄰和外邦所尊重和欣賞。與此相反的是,在國內(nèi),過年這一習俗卻正在被異化,甚至還被一股銅臭所熏染。
1月27日新華網(wǎng)報道,在湖南洞庭湖區(qū)有一些少年從正月初一開始,就以舞龍燈為名在公路上一字排開,攔住過往車輛強行收取所謂的“喜錢”,不給就不放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情了。去年春節(jié)期間,筆者就遇到過此類事情:一幫少年熟練地把紅綢布系在小車的后視鏡上。筆者還以為這是當?shù)孛袼,給上兩元錢繼續(xù)趕路。誰知車前行五六里地,又被一撥少年攔住去路。當筆者告訴少年,強行攔車是一種違法行為,少年準備撤離時,幾個在暗中操縱的成年人卻為少年打氣:“別怕,不給錢就不讓他們走!”
在一些地方,春節(jié)期間確實有一些民俗很普遍,如鄰里之間、單位之間相互鬧花燈、舞龍燈獅子、跑采蓮船,挨家挨戶送去新春的祝福。每當此時,祈福吉祥的話語總讓主人很高興,他們也樂于放上幾掛鞭炮表示同喜或是送給賀喜的人們一些卷煙表示感謝,至于賀喜的人們向主人討要一點零花錢只是一種象征意義,是為了討個好彩頭,絕沒有不給錢就不讓走人或?qū)χ魅诉M行要挾的“習俗”。很顯然,少年不識“俗”滋味。攔車要“喜錢”,無疑是一些成年人打著“習俗”的旗號鼓動懵懂少年做出的行為。
當然,追根還須溯源。春節(jié)期間,一些人打著民俗的幌子以行要錢之實也的確有著一定的社會基礎。如去年以來,媒體報道四川遂寧中學向被錄取的高考生收取1~3元不等的“喜錢”,河北保定望都縣郵局直接送高考錄取通知書上門另外加收15元的“喜錢”,以及安徽六安兩名乞丐攔住載有新娘的婚車索要“喜錢”等等。或許,湖南洞庭湖區(qū)的一些攔車要“喜錢”的“民俗”正是從這些事例中找到的“靈感”。
優(yōu)秀民俗千百年來世代傳承且經(jīng)久不衰,對于豐富、弘揚并且裝點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引領一種健康向善的社會時尚,凈化日見庸俗的世風,都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民俗的傳承也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存了一份寶貴而淳樸的歷史文化標本。
因此,只有保持和發(fā)揚民俗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且棄粗取精,去偽存真,方能達此目的。而一種被異化、被銅臭熏染了的所謂的“民俗”,則無疑是應當被我們所唾棄的,因為它與本真意義上的民俗格格不入。
(李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