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農(nóng)歷七月初七,也叫“七巧節(jié)”。過去各劇種在這天都要演出《牛郎織女》作為應(yīng)節(jié)戲。
《牛郎織女》又名《天河配》,京劇最早是王瑤卿改編演出的,當(dāng)時織女身穿道裝。1918年梅蘭芳又加改編,易名《鵲橋密誓》,戲中改織女所穿的道裝為古裝。當(dāng)時北京“富連成”、“榮春社”、“鳴春社”、“斌慶社”以及“中華戲!本葸^該戲。劇中有跳喜鵲、跳七巧、跳牛八塊:16個人每人拿兩個喜鵲,隨著鑼鼓和音樂擺成字。一次一字,成一句吉祥話;7個人拿著七巧燈,拼成各種圖形;8個人拿著牛頭、牛身、前提、后腿八塊,一面是牛的部位圖,一面是云彩、八寶,擺成牛的各種姿勢。戲臺上架“鵲橋”,織女載歌載舞,甚是熱鬧。后來還有的劇團(tuán)讓真牛上臺,頗鬧了些笑話。
建國后演《天河配》都突出了反封建壓迫爭取婚姻自主的主題思想,充分表現(xiàn)出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向往。黃梅戲表演藝術(shù)家嚴(yán)鳳英、王少舫等演出此戲還上了電影,給觀眾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張培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