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重慶南路18號的尹德祥老人,生于1900年,再過三個月就滿101歲了。
日前的一個上午,我們敲開了老人的家門,老人的孫子尹鵬和孫媳婦熱情接待了我們。老人一直與孫子住在一起,由孫子和孫媳婦照顧他。
這個腰有點彎、顯得矮小的老人,穿著一雙孫媳婦特意給他買的厚厚的保暖鞋,見到我們特別高興。他思路清晰,口齒清楚,幾乎是滔滔不絕地與我們交談了一個多小時。這期間,尹鵬和他媳婦除了偶爾插上一半句話,大部分時間只是坐在一邊,微笑地聽我們談話,并不時給大家添水上茶。
老人把他一生的酸甜苦辣,一生的辛苦與操勞,對相伴一生、去世不久的老伴和家庭的感情,一股腦傾倒給我們。
尹德祥老人祖籍在黃島,家里很貧窮,1927年,他與老伴在苦難的歲月里結(jié)合,雖然當(dāng)時住在小港一路一間只有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但老伴勤快能干,也非常節(jié)儉,她一手拉大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家庭很和睦。尹德祥自己從小學(xué)造船,解放后也一直在青島造船廠做工,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可是家庭頂梁柱,要管掙錢養(yǎng)家;造船技術(shù)也很了得,帶了很多徒弟;88歲上還受邀背上10多公斤的工具箱,坐車到沙子口去幫人造船。老人的兒子有兩個在哈爾濱飛機(jī)制造廠工作,一個退休前是工會主席,一個是工段長;最小的兒子是青島鞍山路二小的校長尹岱瑛,前兩年受了工傷,至今還躺在醫(yī)院里。說到這里,老人眼圈紅起來,他既為兒子們自豪,又為小兒子的坎坷遭遇傷感。
尹鵬和他媳婦介紹說,爺爺性情耿直,就是現(xiàn)在,老人開了工資,每月都非要給孫媳婦200元錢不可,還搶著付水電費。天冷之前,老人要親自劈木柴,孫媳婦想幫他把木柴扛到門口,他說:“我是男人,怎么能讓你扛?”
老人身體很好,早上起來自己拾掇床,自己洗內(nèi)衣褲。他很愿意吃雞蛋和燉肉,早上要吃3個荷包蛋,一碗面條,中午能吃大半個饅頭、肉、菜和一個雞蛋,晚上吃粘粘的大米飯、菜,還能吃一個白煮雞蛋。他很少生病。本報記者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