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島快評|家庭暴力,“開屏孔雀背后“的不堪…
文\牛曉瑜
每年的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暴日。其目的是作為一種機制來提醒各國政府:有責任消除對婦女的暴力,這是為阻止悲劇發(fā)生而采取的全球行動。
世衛(wèi)組織數據顯示,世界上每三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在一生中曾遭遇過身體暴力或性暴力,多來自親密伴侶。在許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熱線電話、警察以及其他相關服務提供者的記錄表明,家庭暴力案件有所增加,特別是虐待兒童案件和親密伴侶針對女性的暴力案件。
4年前,我國首部針對家暴的專門立法《反家暴法》正式實施。法已施行,但關于家庭暴力的案件報道卻不時見諸媒體:藏族網紅拉姆被長期對其施暴的前夫潑汽油放火燒死;女子方某洋長期遭受丈夫和公婆虐待最后致其死亡。這些家庭暴力事件令人深感震驚和氣憤。
圖源|@人民日報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fā)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父母對子女或者對自己的親兄弟姐妹施暴也是家庭暴力。
近日,一知名作家針對家暴現象,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一問題:開屏的孔雀非常美麗,愛情,就像是從前面看孔雀開屏,滿目光鮮靚麗;而婚姻,就像是從孔雀的后面來看,看到的除了孔雀尾羽的背面,還有孔雀的屁股。
婚姻,就是開屏孔雀的背后的世界,有的人在瑣碎庸常的生活中看到美麗的一面,原來羽毛的背后同樣值得欣賞。有一些人卻感到了失望,在生活中迷失。正如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當然,這都只是比喻,絕不應成為逃避婚姻或破壞婚姻、傷害對方的借口,事實上,世上大多數人的婚姻還是幸福的,或者說,能夠平靜地接受婚后的“落差”,并找到幸福。鮮花和面包,各有各的好。
走到開屏孔雀的后面,各種“不堪”還是不時可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深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人勇敢的站了出來,對家庭暴力行為鄭重地說“不”,其中不乏名人:短跑名將張培萌的妻子張莫寒稱自己婚姻存續(xù)期間和孕期遭受了丈夫張培萌的種種家庭暴力;美妝博主宇芽稱在與男友沱沱戀愛同居期間遭受了男友多次嚴重的家庭暴力,法院已簽發(fā)對宇芽的人身保護令。早年間還有“瘋狂英語”創(chuàng)始人李陽的妻子Kim,因李陽長期對其家暴將其告上法庭。
在曝光的這些家暴案例中,施暴者往往具有控制性人格,除了毆打、虐待等暴力行為之外,還會控制受害者的活動范圍、不允許受害人與其他親朋聯(lián)絡、要求受害者對自己言聽計從等。對受害者的絕對控制是家庭暴力的核心。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女性,在丈夫第一次暴力對待自己時采取了隱忍退讓的態(tài)度,想以此換來家庭生活的安寧。殊不知,這種態(tài)度恰恰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讓施暴者可以毫無顧忌的對受害人再次、多次施暴,給受害人帶來嚴重的身心傷害。
家暴的受害者不僅只有女性,兒童和男性也可能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今年10月,遼寧6歲女童被母親及其男友用熱水澆頭、鉗子拔牙、鋼針扎腿等暴力行為虐待,生命垂危。不久之后,媒體又曝出廣東茂名7歲男孩被親生父親用煙頭燙得滿身傷疤,雙手面臨截肢。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對2008年至2013年6年間媒體報道的697例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其中85%的案件為父母施暴。
而男性所受到的家庭暴力往往更隱蔽,更不容易被曝光,甚至會為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感到羞恥。一位知乎匿名用戶說:我前妻喜歡用鐵棒揍我。每次被打慘后,我經常跑去報警,但警察的反應每次都一樣。他們嘲笑我說你咋又來了呢?美國網站OneinThree說男性家暴受害者的聚集地,“孤獨”,“無處傾訴”和“無能”是這里的高頻詞,也幾近概括了他們的特點。伴隨肢體暴力同時出現的,往往伴隨著精神上的傷害。
根據統(tǒng)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30%的已婚婦女曾經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有一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家庭暴力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烈日無法照到的陰影中。
拒絕家庭暴力,消除我們應從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建立互相尊重、地位平等的家庭關系,拒絕家庭中的控制性人格。
其次,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受害者不要沉默,收集證據,及時報警或求助街道、婦聯(lián)等單位,保護自己。
第三,每個人都應提高反對家暴的意識,對身邊遇到的家暴,切勿當作不好插手的“家務事”,應主動報警或制止,保護身邊的每一個人。
家庭應當是避風港。避風港是否溫馨有愛,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在國際反家暴日之際,我們再次大聲呼吁:家庭成員應相互尊重,拒絕暴力。不作為、沉默都是家庭暴力的幫兇。正如愛因斯坦所說:“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冷眼旁觀,保持沉默的人。”